】 【打 印】 
中國科學家揭示1億年前昆蟲“偽裝術”
http://www.CRNTT.com   2021-09-07 16:27:11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昆蟲“偽裝術”的化石記錄,包括一類奇特的擬態植物行為和一系列覆物行為。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岡瓦納研究》和《歷史生物學》上。

  新華社報道,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博介紹,在自然界中,為了躲避天敵或更高效地捕捉獵物,許多昆蟲擁有奇特的“偽裝術”,其中就包括擬態植物和覆物偽裝。擬態植物是指昆蟲模擬其生活環境中的植物以達到偽裝的效果,覆物偽裝則是指昆蟲主動利用環境中的各種材料遮蓋體軀以偽裝自己。

  本次研究發現的擬態植物昆蟲屬於直翅目蚤螻科,該物種被命名為王氏擬葉蚤螻。從形態上觀察,王氏擬葉蚤螻與同時期苔類和卷柏類植物表現出了極高的相似性,經過度量,王氏擬葉蚤螻與卷柏類等植物在尺寸上也極為接近,更加證明了王氏擬葉蚤螻的擬態行為。

  研究還發現了7枚覆物偽裝昆蟲,包括6枚嚙蟲目昆蟲和1枚半翅目蟾蝽科昆蟲。其中,蟾蝽科昆蟲的背上覆蓋有大量的碎屑物,包括土壤顆粒、砂礫和植物碎屑等,極有可能是利用背部的剛毛將碎屑物質粘在其背上。研究還發現在有花植物大輻射之前,一些昆蟲已經演化出了覆物偽裝這一複雜行為。

  “覆物行為是昆蟲‘偽裝術’中非常奇特複雜的一類。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化石保存的不完備性,人們對化石中擬態行為的判定只能依靠肉眼觀察與主觀判定,缺少定量化的分析與判定。”王博說,他們通過和武漢大學合作,首次應用孿生神經網絡對琥珀內昆蟲的擬態行為展開定量分析,進而驗證了古昆蟲的擬態行為,並提供了新的判定模型與方法。孿生神經網絡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人工智能分析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圖像相似度衡量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