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公網:美產品傷日農 衝擊安倍執政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9-09-28 13:38:20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 根據《朝日新聞》報道,在當地時間25日舉行的美日首腦會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締結經貿協定達成一致,並簽署了共同協議。經貿協議簽署後,還需要兩國國會的審核批准,預計最快年內就能正式生效。在與中國、歐盟的經貿談判並不十分順利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率先和安倍政府達成協議,這既能為明年競選連任增添籌碼,也能夠轉移國內外輿論對這幾天“彈劾”新聞的關注。與此同時,安倍也能舒口氣,專注推動修憲議程。在當天的首腦會談上,安倍強調簽署經貿協議對兩國是“雙贏”,恐怕指的就是這層含義吧。

  美日經貿協議正式生效後,意味著美國農產品將以廉價的方式湧入日本市場,這將對安倍政府造成一定的衝擊。長久以來,日本政府將大米、牛肉和豬肉等5種重要農產品視為“聖域”,並對外國相關農產品徵收高關稅,以此保護本國農產品。之所以如此,主要就在於日本農民是自民黨最主要的支持群體之一,並且擁有強大的選票動員能力,在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自TPP、日歐EPA相繼簽署後,已經讓一部分海外農產品得以通過低關稅甚至零關稅的方式進入日本市場,對日本農民的利益構成了傷害。如今根據美日經貿協定的內容,日本進口美國牛肉的關稅將從38.5%降至最終的9%,17%的美國蘋果關稅和4.2%的美國豬肉關稅最終將完全取消,日本每年將從美國進口不超過15萬噸的小麥等。可以說,安倍政府是以TPP成員國的關稅標準進口美國農產品。今後,隨著日本農民的利益受損感受愈發明顯,安倍政府以及自民黨的支持根基也愈將受到衝擊。

  美日經貿談判能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成果,不可謂不快。特朗普急於建立政績倒不難想像,畢竟目前為止美中、美歐的經貿談判還沒有結果,但安倍為何也急於盡早達成經貿協議呢?筆者認為,這是為了防止美日經貿領域的矛盾蔓延至政治外交領域,進而造成美日同盟關係動搖。

  回顧二戰後至今的美日關係史,兩國同盟關係總體上是不斷深化發展的,但因經貿摩擦導致美日政治外交關係受到影響的案例也不是不存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兩國在紡織品領域的摩擦不斷升級,美國要求日本限制出口,解決“不平等”的貿易問題,但日本不積極的應對態度,引得美國方面頗為不滿。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開始出現調整,特別是時任總統尼克松1971年7月15日在未及時告知日本政府的前提下,突然宣布將訪問中國,不僅令日本朝野震驚,也讓日本第一次體會到了“越頂外交”的尷尬滋味。現在看來,美日紡織品摩擦與尼克松訪華未必有直接聯繫,但當年的經貿領域摩擦蔓延到政治外交領域則是不爭的事實。

  今時今日,美國再次對日本進行“越頂外交”的可能性已不大了,不過,特朗普動不動就對駐日美軍費用、《美日安保條約》表達不滿,則讓安倍政府尤為緊張,擔心美日同盟關係鬆動。當然了,特朗普的相關言論既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談判策略,但也可以理解為是經貿摩擦蔓延至政治外交領域的信號。因此,安倍政府盡早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經貿協定,也是為了消除潛在風險,確保美日同盟關係穩固。

  觀察本輪談判,安倍政府並沒有完全接受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所有要求,而是進行了一番博弈,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依然是日本讓步較多。本輪談判的焦點其實是以大米、牛肉為代表的農產品和汽車進出口關稅。在農產品方面,日本以TPP成員國的關稅標準,對美國的牛肉、豬肉等給予了優惠,但並沒有接受零關稅進口美國大米的要求。在汽車進出口關稅方面,雙方雖然沒有達成最終意見,但特朗普承諾暫不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且雙方有意朝著完全撤銷汽車關稅的方向繼續進行談判。安倍政府在進口美國農產品方面的讓步,換來了繼續就汽車進出口關稅的談判,其實也可以視為是一種勝利。

  正是因最主要的美國大米、汽車進出口關稅問題依然存在,所以也就意味著談判並沒有完全結束,兩國之間的經貿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只能說是第一回合剛剛結束。此外,日本對美國的經貿赤字雖有所降低,但遠未達到特朗普所強調的“平等”貿易標準。因此,對安倍政府而言,“特朗普風險”仍然存在,美日經貿談判遠未結束。

  (來源:大公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