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家瑋:豐富思政教育“打開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20-05-14 10:26:54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中國教育報今天發表張家瑋的文章說,

  為了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和陣地,短視頻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其中既有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人故事,也有學習新思想新觀點的內容,使用動畫製作、綠幕合成、虛擬場景、數字影像等多種技術製作,讓思政教育更生動、更貼近學生,這是新媒體時代思政工作的新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這為思政教育創新指明了方向。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政課,要給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只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能煥發更大魅力,真正走進“95後”“00後”的心裡。

  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針對當代青年學生特點進行深入學情分析,才能把思政教育搞得更好。青年學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早已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呈現出多樣化價值取向、個體意識增強、樂於自我表達等新特點,因此,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育方式,以及傳統的教育載體和方法,已經很難適應學生的新需求,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信息渠道愈發多元的今天,從“文字為王”到“讀圖時代”再到“視頻快餐”,人們越來越喜歡以最短時間最便利方式,獲取最有效信息或精神愉悅。“95後”“00後”的生活深受網絡文化、新科技產品影響,深度愛好動漫、網絡閱讀、刷彈幕等,針對這些新變化、新特點、新需求進行務實的學情分析,進而對其思想走向進行科學預判、合理引導,顯然是思政教育必須探究的新課題。

  有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才能入腦入心,其中的關鍵就是教育內容要接地氣,要緊跟時代發展,要反映青年學生的關切,不怕質疑,不回避問題,在和青年學生的互動中凝聚更大共識。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面對複雜多變的現實問題有思考、有想法,但由於知識結構還不完善、思維方式還處於成熟的階段,社會閱歷、實踐經驗還有待積累,難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困惑。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在教師,提升新時代思政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關鍵也在教師。思政教育好的效果,不是靠學生的死記硬背,更不是只記住結論就行了,因此,思政教師不是要做課本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要做思想政治理論和價值觀的“傳承者”,要善於以青年一代喜聞樂見、明白流暢的語言把道理說出來、說透徹,讓青年學生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獲得精神成長。

  以改革創新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就要把握好“守正”和“創新”的辯證關係。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和底線,創新是實現守正的方法和路徑。無論是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還是新媒體語境下的創新,思政教育要守正,就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思政教育最核心的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教育學生;而創新,就要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思政教育的“打開方式”,讓學生坐得住、聽得進,學生才能更解渴、更提氣,才談得上理想的教育效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