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今天的中國不是廣場協議時的日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8 10:56:20


 
  我們觀察重提“廣場協議”這一輿論現象時發現,最近一段時間,西方經濟機構的預測與建議重點紛紛指向中國。一方面,這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成為決定全球經濟走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這也表明市場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勢的信心不足。後者更值得留意,因為缺乏信心背後隱含著對中國經濟管理模式的“不放心”。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斯科特·肯尼迪說,北京需要恢復人們對其管理經濟的能力的信心。今年年初以來,在唱衰中國經濟聲調此起彼伏的背後,就有著對中國發展模式深深的不信任感,亦暗含唱衰中國政治的動機。

  經濟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國影響力的基礎。很多外國人之所以會漸漸地“服”中國,並研究中國崛起背後的文明因素、政治制度,以及管理經驗等等,大多是從驚異於中國經濟的特殊速度開始的。

  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改變的不僅是中國形象,更是發展模式。美國著名學者福山因此有西方與中國兩種模式博弈之說,認為“全球政治未來的重要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誰的模式會奏效?”

  看來中國經濟走到了一個向世界證明自身模式可持續性的重要階段。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當年簽署廣場協議時的國際經濟整體圖景,估量一下今天中國經濟的分量,這樣做會堅定我們走自己道路的信心。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一整套相對獨立而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和管理體制。這麼大的經濟體在轉型中當然會有問題,但解決這些問題,還就得靠我們這套不斷完善且與時俱進的體制,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中國經濟,絕不會因為眼前這樣的坎絆個大跟頭。

  如果西方真的將此視為模式的博弈,那就讓我們來一場公平而合理的競賽吧。不要總是打自家的小算盤,不要總想著以唱衰別人來彌補自己的失落,大家一起爭先恐後地往前走,世界經濟才會強勁、均衡和可持續增長。這是二十國集團各成員應當做、也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