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阮宗澤:中美關係需要新的敘事
http://www.CRNTT.com   2020-06-29 00:15:41


 

  時代在進步,世界在變革,今天的美國已經判若兩人,其對華政策的大幅轉向,並非一場意外。眼下的美國處於喧囂的大選季,選情與疫情、經濟衰退、高熱不下的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等叠加混雜,美國變得越來越失落、敏感、多疑、憤怒,需要對外找“出氣筒”,轉移國內壓力與矛盾。儘管中國想遠離美國的政治,但美國有人卻出於種種目的強行引入中國議題,讓中國成為萬能的“替罪羊”,如今“攻擊中國”“敲打中國”成為公開的秘密,而中國被迫承受美國政治鬥爭的連帶傷害。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走不遠

  特朗普上台以來,推出“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外交。2017年9月,特朗普在聯大“首秀”發言中強調要奉行推進美國利益、以結果為導向的“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外交。特朗普講話中21次提“主權”一詞,強調美國也是“主權國家”,有自己的利益,因此“美國不能單方面付出”,要求其他國家分擔責任。《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美國優先”的國家安全戰略由“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指導。這表明,此屆政府要精算美國利益的得失,不能做“吃虧”的事。美國認為多邊機制不利於維護自身利益,也有損主權,退出多邊機制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主權。2018年9月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第二次在聯大發表演講,大談反對全球主義理念,卻無人喝彩。美國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對世界衛生組織以“斷供”相逼,其豪橫的背後是:誰出的錢多就得聽誰的。簡言之,“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核心就是以“美國優先”為准的“橫行自由”。

  白宮今年5月公布的《美國對華戰略報告》稱,美國幾十年來的接觸政策並沒有使中國變得更像西方民主國家,華盛頓將秉持“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對中國採取競爭性政策,應對中國挑戰。該報告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如出一轍,蓄意歪曲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戰略意圖,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妄稱中國在經濟、價值觀和國家安全三大方面對美國發起強烈挑戰,並以此為借口,鼓吹繼續對中國採取全方位施壓的強硬政策。華盛頓一些政客為了推卸責任,將疫情污名化、病毒標簽化,正因如此,疫情危機使中美關係雪上加霜,加大了中美之間的矛盾,成為所謂“大國競爭”戰略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與中國主張“和而不同”形成對比的是,美國素有“傳教士使命”,總想要改變別人。美國此次對華政策的大變臉,原因就是美國發現過去幾十年的接觸政策“沒有改變中國”,因此妄圖以“有原則的現實主義”來“改變中國”。有一種看法認為,美國退出不喜歡的多邊機制是為了拉上盟友、合作夥伴重組新的群,重構一個反映“美國優先”的自由與開放的國際秩序。事實上,多邊機制曾是中美之間的重要緩衝地帶,美國“退群”會導致中美關係的緩衝地帶逐漸消失,雙方轉圜回旋的空間收縮,客觀上增大了中美打交道的難度。也有人擔心美國一味追求“脫鈎”,其後果將使中國加快另起爐灶的步伐,反而削弱美國影響中國的杠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