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公報:“進修基金”豈能成“移民基金”
http://www.CRNTT.com   2022-11-25 18:20:08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大公報今天社評說,持續進修基金成立二十年來,受惠市民不計其數,同時基金管理不善、被濫用的現象也不斷出現。根據最新公布的審計報告,基金存在新增課程登記效率低下、突擊巡查不足、課程完成度不高等等問題,甚至有培訓機構以“移民鋪路”招徠生意,明顯違背基金成立的目的。進一步優化基金運作、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必須盡快提到特區政府的日程表上。

  社評說,申請持續進修基金宗數近年不斷增加,去年超過5萬宗,創下12年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區政府不斷優化相關政策,資助上限由1萬元增至2萬元,再增至2萬5千元,且不設申請次數和年期限制;年齡上限也不斷放寬,現時已取消限制,便利了市民申請。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下,失業率及就業不足問題惡化,更多市民希望有一技傍身,對持續進修的興趣增加。

  越來越多市民熱衷持續進修,不管是旨在自我增值,還是為了提高職場競爭能力,都值得鼓勵。長遠而言,這有利於推動香港經濟朝更高水平發展。但令人側目的是,有一些培訓機構為招攬生意,建議有意移民外國的人士先在香港修讀一些實用課程,考取牌照後再到英國找工作。社交媒體平台上常見到類似廣告,有些廣告甚至打到政府網頁上。本港傳媒的報導則指出,持續進修基金申請倍升,疫下“工科”贏“文科”,學習潔具維修、機電工程、美甲美容、物理按摩的人數增加,一些人不諱言這是“為移民鋪路”。亦有學者表示,時代轉變,不少人希望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而進修,“無論在香港或海外,都可以在家接活做”。

  社評說,持續進修基金來自公帑,申請基金者理當是香港居民、為香港發展服務。如果申請基金是為移民鋪路、為他國服務,基金豈不是為人作嫁,變成“移民”基金?目前的制度下,對基金申請並未作必要的限制,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需要堵上。正如過去特區政府派消費券,已移民者也有份,每每引起爭議。今年政府修改規則,已移民或有移民傾向者,不具備申領資格。在港工作但未能成為永久居民的,則可領取消費券。有關修訂合情合理,這些錢來自香港,用在香港,用來刺激本地消費提振經濟,提升港人的能力水平。

  持續進修基金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其他問題。審計署調查發現,有3174個未有在資歷名册登記的課程,而有關登記將於明年三月底屆滿。這就意味著,如果在限期前未能完成登記,那麼報讀有關課程者或無法申請基金,這將打擊市民對持續進修的積極性。審計報告提到,目前勞福局處理基金課程登記、續期以及修訂申請所需的時間,均較指定時間多一倍以上,導致部分已被終止有效的課程,仍可獲得津貼,這是不能接受的。審計報告還批評政府對培訓課程巡查不足,而在有限的巡查中,發現超過四成未完成,當局未有要求培訓機構提供宣傳資料以供查核。監管不足之下,令人擔心有培訓機構虛構課程,將持續進修基金當成“提款機”。

  社評說,審計報告就好像啄木鳥,總能找出各部門運作中的種種弊端,有些問題老生常談,有些部門幾乎年年上榜,但“批評接受、態度照舊”。市民期望政府有關部門以此次審計報告為契機,全面審視基金運作,真正發揮持續進修基金的重要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