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媒:西方如何扭轉創造力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22-07-07 09:45:06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據壞球時報報道,美國彭博社7月4日文章,原題:如何扭轉西方的創造力危機  無論是頭腦的饑荒,還是肚皮的饑荒,都會使社會遭罪。思想在藤蔓上枯萎;植物變成穀殼;田地荒廢;不久之後,依賴創造力的經濟增長就會停滯。這就是發生在創造力世界中的情況,最明顯的是在西方。而自啓蒙時代以來,西方一直以思想的創造力為榮。

  越來越老,越來越低

  美國當下最火的影片是1986年影片的續集。政治家們也開始陷入昨日的爭鬥——為了美國的墮胎問題或英國的計量單位。17世紀的偉大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被譽為“新時代的吹號手”。而如今,許多最響亮的吹號手是舊時代的。

  研究發現,西方軟件、農業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生產率急劇下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穩步上升,科研團隊的規模也在擴大。學者們在知名刊物上發表第一篇文章的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從1950年數學界的30歲上升到2013年的35歲。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專家對數據的研究發現,1990年以前,各種創造力和原創性的衡量標准與平均智商同步上升,但此後不斷下降。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年齡段的美國人的創造性思維都在下降,特別是在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

  “未來的消失”

  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裡,而城市本應是創造力的引擎。那該如何解釋這種創造力的凋零?一種解釋稱,知識的負擔太重,以及隨之而來的專業化的獨裁。學術界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去接觸知識的前沿——當他們最終到達那裡時,往往要拿著放大鏡爬行,而不是站起來用望遠鏡看。

  德國人用一個令人回味的短語——“未來的消失”——來描述更廣泛的正在發生的事情。絕大多數父母預計子女會比他們更糟糕——法國是80%,日本是76%,意大利是61%,即便在傳統上較為樂觀的美國,也足足有57%。

  忘記才是訣竅?

  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人類想象未來的能力?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傑夫·穆爾根認為人們要學會如何忘記事情。VISA的創始人迪伊·霍克也說:“忘記,而不是學得,才是真正的極其困難的訣竅。”為什麼每個偉大的城市都有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卻沒有思考未來的機構?為什麼這麼多的公共調查都在對准過去?這些都是穆爾根拋出的疑問。

  穆爾根還認為,當對立的知識傳統發生衝突、爭鬥,并在某種程度上融合時,往往會出現富有想象力的突破。俾斯麥將傳統的民族主義與福利國家、現代管理融合在一起。托尼·布萊爾將市場經濟與對福利國家的承諾相結合。但在當今世界,政治人物因為身份認同而被分成不同的派系,異端獵手樂於將非正統的思想家趕出公共生活。這種情況下,衝突和融合就變得越來越困難。

  此外,如今的大學也幾乎放棄了作為新的政治和社會思想的生產者的角色,轉而充當了一個強加單一正統觀念的准宗教角色。

  因此,我們應通過各種方式構建知識的橋梁,探尋未來,創建未來的博物館,重塑我們的思想。但要重新點燃社會和政治想象力,我們需要做的不止這些。我們要重振古典自由主義的精神,并將其應用於新的環境,這意味著我們要與最強大的既得利益者近身搏鬥,我們需要挑戰那些阻礙對有前途的新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術霸權。我們需要接觸被忽視的人群,增加知識人才的供應。我們還需要打破信息壟斷,因為正是這些壟斷把曾經的光明變成了一場噩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