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日本方面對道歉和賠償的後果過於擔心和警惕,總以為一旦開了賠償的口子,更多的索賠就會競相湧來。另外日方似乎不把道歉看成是道義上崇高的姿態,而覺得道歉是很丟人的事。日本官方民間或許都有這種傾向。因此在韓國慰安婦和中國勞工的問題上,日方寧願用“援助”方式代替賠償,使問題一直留著尾巴。
其實中國在發展的同時不斷積累寬容日本的社會心理條件,今天中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與日本就70年前的悲劇徹底和解。日本人抱怨中國的抗日神劇太多,其實中國社會對這種現象同樣反感,那些電視劇並不反映中國社會的真實對日心態,它們的泛濫不斷受到中國輿論的批評。
遺憾的是,恰恰在中國社會有了對日和解心理積澱之時,日方同中國的互動方式似乎遭到右翼的綁架,變得十分偏激。很多中國人現在有一個疑惑:是不是日本不想同中國和解,莫非他們覺得同中國就歷史等問題對抗更有利於在亞太現有格局中謀求日本的利益?
中日現在的互疑比前些年加深了很多,從中國方面來說,我們很難看懂日本為何在是非很清楚的領域做偏執的較勁。我們不明白,近代以來中國沒侵略過日本,當下也不抵制日貨,兩國關係不好時我們的旅遊者仍大量去日本做貢獻,買他們的馬桶蓋。只有中國的沙塵暴偶爾飄到過日本,但日本核洩漏也曾讓中國沿海地區惴惴不安。我們怎麼得罪日本了?
中日和解首先需要民間和解,而這樣的和解需要有人帶頭。我們希望共同社對三菱道歉、賠償的報道會很快坐實,成為兩國民間換一種眼光互視的開創性拐點。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