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德國制定對華戰略不應走極端
http://www.CRNTT.com   2022-11-25 11:51:11


 
  大衆、寶馬、梅賽德斯,還有西門子或巴斯夫等企業必須在中國市場保持活躍,還要將更多的研發轉移到中國,它們現在也的確在這麼做。大衆集團旗下的卡裡亞德軟件公司剛剛宣布投資用於對華戰略合作以及與地平綫公司——中國自動駕駛市場領先企業之一——共建合資企業。

  我們德國人不僅要尋找中國值得批評的地方(即便這是正確的),還要更多進行自我批評,而且要做好向中國學習的准備。中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中國推動創新和打造未來新工業的速度就是獨一無二的。

  《金融時報》曾在一篇分析中寫道:“55%的電動汽車的銷售都是在中國實現的,如果德國車企想保持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就必須能够接觸到中國顧客,而且還要能接觸到中國研發的專業技術。”

  我經常想到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的人工智能業務負責人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你們歐洲人在人工智能出現之前就已經將它管控得死死的。”沒錯,我們德國人可以向中國人學習他們經濟友好的務實主義。

  在與中國的交往中,我們需要的是以健康的經濟往來為基礎的良好關系,以及涵蓋所有問題的批判性對話,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尖聲咆哮。

  此外,我們還需要在政治層面以及企業的管理層制定一種長期的對華戰略。它不能像風中的旗子一樣來回飄蕩,而是既有意識地維護德國和歐洲的利益,又不否定中國自身的發展。

  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許多德國公司的領導層已經逐漸接受了一種務實的、長期的戰略:他們將供應鏈多元化,同時又不謀求與中國市場脫鈎。

  令人振奮的是,德國政府也終於開始考慮長期的對華戰略。朔爾茨的訪華之旅以及他對中國事務的個人看法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我很高興看到,朔爾茨適度的語調有別於德國公共討論中對中國的負面評價。朔爾茨認為,我們必須與一個創新能力越來越強的中國競爭,而且“我們將推動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同時也不會無視分歧”。這樣就對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