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2-11-23 08:02:46


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對外開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工作,明確指出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從中國對外開放實際出發,以對外開放領域重大問題為導向,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彰顯了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提供了科學指引,推動中國在開放型經濟建設上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理論與實踐
  
  經濟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傑文章表示,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導下,基於中國豐富的開放實踐及其偉大成就,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中國特色對外開放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對外開放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成果,其體系完整、內涵豐富、意義重大。
  
  一是在理念上,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僅要堅持,而且要更好堅持,這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經濟全球化遇到了一些“回頭浪”,世界經濟合作發展受阻。針對這些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進行了謀劃和部署,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舉措落地生根,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張開花結果。
  
  二是在廣度上,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區域布局上,從經濟特區、沿海和沿江地區的開放擴展到內陸、沿邊地區的開放,再到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中國不同區域間開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將不同地區開放進程與區域重大戰略聯通起來,以區域節點城市為基點拓展開放的廣度和縱深,形成全方位開放的高勢能。產業布局上,從以製造業為主的開放擴展到以服務業為重點的開放,中國積極拓展數字服務、文化等新興服務貿易,打造中醫藥、語言服務等專業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努力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創新,著力塑造多領域的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在不斷擴大開放的進程中,充分激發服務業發展潛能,以擴大流通性服務業開放提高生產率水平,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促進產業升級,以擴大個人服務業開放提升消費水平,以擴大社會服務業開放完善社會福利,調動全球優質產品和要素資源,形成公平、透明、高效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三是在與國內大循環的聯繫上,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立足新發展階段的主動作為,也是把握中國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並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中國具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健全的基礎設施、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形成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同時,必須樹立全球視野,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具體而言,既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又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還要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聯動效應,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加聯通、國內外資源更優配置,提升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
  
  四是在層次上,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推動制度創新,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以放寬市場准入、合理縮減負面清單等舉措,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以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等,積極探索形成更多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創新成果;以夯實數字貿易發展的制度性安排,挖掘數字貿易增長潛力,塑造新的國際競爭綜合性優勢。另一方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開放中不斷加快自身制度建設、法規建設,通過破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不斷拓寬開放發展空間、推動陸海內外聯動和東西雙向開放、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沿邊開發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五是在方式上,利用先行先試推動對外開放。中國在開放中採用“先行試點—積累經驗—成熟推廣”的模式,賦予先行先試主體更大的探索能動性和改革自主權,進而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國。在對外開放實踐中,從設立經濟特區,到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政策落地,搭建起制度創新、開放探索、技術引進吸收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平台,逐漸形成了外向發展型、沿邊拓展型和內陸聯通型等各類對外開放高地。利用先行先試推動對外開放有其基本規則和邏輯。一方面,在中央統籌部署下,部分地區展開探索與嘗試,緊密結合中國發展全局的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實現地區的重點突破與創新發展。另一方面,立足於區域自身優勢,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選擇部分合適的區域先行試驗,既顧及實施效能也兼顧各地差異,更好積累改革開放的經驗。
  
  六是在抓手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強調比較優勢、資源禀賦和關稅等對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影響,忽視了跨境基礎設施水平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內在要求和推動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謀劃和部署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中國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著眼於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一帶一路”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擘畫出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聯動發展的藍圖。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有力推動中國中西部更好地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重要動力,也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
  
  七是在與全球的關係上,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各國利益高度融合,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現行多邊規則和機制效率低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正處於新舊交替的調整變革中。然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係。如,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實施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進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其他國家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提倡共同協商和對話,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倡導以平等為基礎、開放為導向、合作為動力、共享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共同推動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和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
  
  新時代對外開放取得偉大成就
  
  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對外開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一是外貿發展成績斐然。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在全球經貿體系中居於邊緣位置。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全球份額僅為0.8%。改革開放後,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貿易規模呈現快速增長。2013年中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20年,中國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躍居全球第一,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國際市場份額占14.7%。與此同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出口主體,民營企業成為對外貿易主力軍。近年來,面對複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遭受嚴重衝擊。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外貿易仍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實現了快速回穩。
  
  二是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發展成果顯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均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首次超過同期吸收外資規模,中國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發展更趨協調。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首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創歷史新高,是近十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據測算,2013年至2021年,中國引進外資存量占全球比重從3.8%上升到4.5%,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全球比重從2.6%上升到6.2%。《2021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和第一大對外直接投資國。與此同時,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管理,從“外資三法”到《外商投資法》,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正在成為眾多外商投資的熱土。
  
  三是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不僅包括開放範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從商品結構看,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出口商品總額中初級產品占8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貿易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出口產品從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工業制成品為主,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同時,中國出口行業逐漸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貿易領域也逐漸從貨物貿易擴展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為推動對外開放均衡發展,國家相繼實施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等為各地區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搭建了新平台,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穩步推進,中國對外貿易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多元穩定的國際經貿關係進一步形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