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盡最大努力讓感染者盡快康復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9:39:13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方艙醫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上海已建成100多個方艙醫院,床位數逾16萬張。有不少方艙醫院規模巨大、收治人數眾多,且“進艙”“出艙”快速運轉。4月12日,記者走進收治近1.5萬名感染者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實地採訪運行情況。

  全情投入,改善醫療服務

  從早上8點到凌晨2點,張燕平就像上滿發條的鐘表,一刻不停地工作。作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醫療救治組組長,她所在的新國博方艙醫院N1艙,是一個大艙,入住1500多名感染者。

  如何匹配醫療需求?“一進艙,我們就一對一做健康評估。”張燕平說,將感染者分成綠黃紅三類,綠色代表無症狀,黃色表明有低熱、頭疼等輕微症狀,紅色則表示有腫瘤等合併症,需要密切觀察。根據分類,N1艙將“紅色”重點患者安置在護士站旁,能給予最快、最多的照料。

  在住著約1500名感染者的N4艙,江西援滬吉安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沈建忠剛完成交接班。即便吃飯時間,找他的電話也是一通接著一通。

  “第一次走進這麼大的方艙,我就感覺挑戰不小。”沈建忠說。怎樣安撫大家的情緒?怎樣照顧有基礎病的感染者?如何防止醫務人員感染?一周多來,他和同事全身心投入,力求解決這些問題。

  N4艙特點是小兒感染者較多,最小的才1歲。“我們專門配備了兒科醫生和心理醫生,還建起親子病房,盡可能讓同樣被感染的家長陪伴孩子。吉安醫療隊負責700多名感染者,親子病房就有280間。”沈建忠說。

  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療領隊方邦江教授,曾參與過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科的救治工作。他介紹,中醫藥療法已在新國博方艙醫院全面推廣。中醫藥充分發揮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辨證施治優勢,為感染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

  在好幾個艙內,醫護配比是1∶5,護士要承擔相當多的工作量。觀察病情、體征監測、心理疏導……除了繁忙的日常工作,還有不少群眾的“操心事”需要解決。

  一天深夜2點,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護士長魏文桂剛下夜班,一名感染者輾轉聯繫到她,語氣十分焦急:“我愛人和孩子忘了帶鑰匙,被鎖在門外很長時間,能不能幫忙把鑰匙送回家?”

  魏文桂趕緊將情況上報指揮部,之後又聯繫方艙內人員給鑰匙消毒,並安排專人交接,再通過社區派人送到家。“群眾有困難,能幫盡量幫。”方艙裡的急事難事、苦活累活,護士們做了許多。

  以真心換真心,方艙的“住客們”看在眼裡。“我剛進來時渾身酸痛,醫生護士天天關心我。身體恢復後,又邀請我們參加健身操等活動。”感染者黃女士說,醫療隊員不遠千里來幫助上海,令她很感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