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行動計劃”是如何走入歧途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2-16 09:46:26


2020年10月20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司法部大樓。(新華社發,沈霆攝)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2018年11月1日,時任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宣布啓動一項計劃,以打擊他宣稱一直在迅速增長的以美國為目標的“中國經濟間諜活動”。通過集中聯邦政府各部門的資源,這項“中國行動計劃”尋求防範“針對我們經濟的新的、不斷變化的威脅,不只是針對防務和情報業目標的,還有針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2月13日載文《“中國行動計劃”是如何走入歧途的》,作者是美國亞洲協會資深內容運營馬特•斯基亞文扎,文章說,現在,“中國行動計劃”本身卻似乎已命懸一綫。

  上月,聯邦檢察官撤銷了對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教授陳剛的指控,陳剛去年因為在向能源部提交的一份撥款申請中未披露其與一所中國大學的聯系等指控而被逮捕。政府對此案的撤銷發生在去年9月田納西大學納米技術專家胡安明被判無罪之後,胡安明曾在2020年被“中國行動計劃”指控“犯欺詐和虛假陳述罪”。

  這兩起逮捕曾激起全美各地學者、活動人士和立法者的強烈反對,他們警告說這將對美中兩國之間的重要交流造成寒蟬效應。去年9月,斯坦福大學170多名教職工撰寫了一封致司法部長梅裡克•加蘭的公開信(并得到了其他多所院校同行的聯署),呼籲解除“中國行動計劃”。

  他們可能很快將如願以償。《紐約時報》報道說,司法部正在考慮棄用“中國行動計劃”的名稱,轉而把該計劃的工作重新歸入國家安全部門的業務範圍。

  在“中國行動計劃”的支持下,聯邦調查局特工分赴全美各地大學,向教授們講授披露與外國關系的正確程序。但許多學者認為,這些規定讓人十分困惑,他們寧願避免與中國交流,也不願冒遭受法律審查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