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人人都能為環保盡點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1-30 17:41:52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發表社論說,國家環境局打算從明年上半年起推行購物袋收費制,屆時到實體超市購物的消費者,每索取一個袋子得支付至少5分至1角錢。

  過一年多的咨詢和討論,環境局前天公布了購物袋收費初步框架,不過,慎重起見,仍決定進一步徵求公眾的意見。

  公眾即日起到2月17日可通過民情聯繫組網站,針對以下各點提出看法,包括:由業者本身制定收費模式;建議最低收費是每個袋子5分至1角錢,但要盡量減少對低收入家庭和購物量大者的影響;制定一個須實行收費的年營業額門檻;網購不在收費之列;超市須記錄並公布發出多少塑料袋,收費總額,以及收費的用途;以及從明年上半年開始實施。

  建議從明年上半年實行相關措施,等於說距今還有一年的時間,業者有足夠時間做好行政上的準備。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這段時間也可以讓大家逐漸調整生活習慣和觀念,到時能更好地配合相關措施,為環保盡一點力。有關當局除了收集更多公眾的反饋意見,也可善用這段時間,做好落實收費的相關配套措施。

  首先,明確目的至關重要。收費本身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否則,一些人可能會在繳費之後,覺得更加心安理得。收費的目的也不是要人們不再使用塑料袋,而是旨在提高環保意識,盡量減少使用,或是避免過度使用,以幫助減少日益增加的須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

  據環境局的數據,2019年和2020年,本地家庭和商業場所每年丟棄約20萬公噸的一次性用品,購物袋占約三分之二。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尤其是像新加坡這樣的組屋林立的熱帶城市,家家戶戶要裝廚餘和其他垃圾,都少不了塑料袋。

  因此,完全禁用塑料袋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可能引起很多反效果。如果超市都禁用塑料袋,人們還是得到市場購買所需的塑料袋;如果大量改用紙質購物袋,反而更不利於環保,事實上在上世紀60年代塑料袋的發明,目的就是要減少用紙和森林的砍伐;也有人主張用能多次使用的棉質環保袋,這是一個辦法,但也要關注生產這類產品遠高於生產塑料袋的碳足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