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版權產業關乎軟硬實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1-30 09:30:56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近日,國家版權局公布了《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對版權工作形勢和任務進行了分析,確立了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就重點任務和主要舉措及保障措施作了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版權在中國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發展任務。

  經濟日報發表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叢立先文章表示,知識產權包含專利、商標、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等領域。在知識產權諸領域中,只有版權對應了一個特定的產業形態——版權產業。版權指向作品的創作、傳播與使用,還具有經濟權利屬性。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版權產業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版權產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十三五”期間,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從5.46萬億元增長至7.51萬億元,產業規模增幅38%。這樣的增長速度,不但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相當貢獻,也為民眾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版權產業還存在著大而不強、質量效益不高、精品力作偏少、市場意識還不夠強、執法監管水平仍待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不到位、國際競爭力有限等不足和短板。為了版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應有針對性地從體系化的政策安排和科學化的法治保障兩個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文章指出,在體系化的政策安排方面,首先要對中國版權產業準確定位。對於中國版權產業需要匹配的版權保護制度水平,整體上應選擇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在特定先進產業領域,如網絡版權產業,應定位於高水平保護;在重點領域,可考慮專門的版權政策措施。

  其次,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適當措施抓好版權產業的質量效益。對版權產業進行提質增效,以政策舉措促進版權精品力作的創作、傳播與使用,特別注重具有顯著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大作品的培育和價值實現,例如國際普及性的計算機軟件或其他國際性傳播作品的創作與傳播。

  最後,尊重版權的私權屬性和國際化特點,制定相應政策舉措。秉持版權產業私權主體主導特點,市場的歸市場,減少政策干預創新主體的市場活動,並由執法機構依法監管。加強版權國際合作,從科學化設定全球版權治理體系目標、完善版權合作機制、健全涉外版權風險防控與維權援助機制等方面入手,打造符合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要求的國際合作機制。

  在科學化的法治保障方面,要充分發揮法治手段的穩定性和權威性,為版權產業保駕護航。在目前版權立法和實施已成體系並基本完善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具體規則、優化機制,建立符合網絡版權時代需要的版權法治體系。特別要注意從立法上化解版權利用的有效授權問題,對民間文學藝術和傳統知識版權保護的立法實現實質性突破。充分發揮版權司法機構的定分止爭作用,以選擇性爭議解決機制提高版權糾紛的解決效率。將重點領域的特色版權執法與常態化規範性版權執法有機匹配,進一步提升版權生態水平。將版權社會服務納入法治化軌道,實現版權社會服務組織法治化、版權社會服務內容法治化、版權社會服務保障法治化、版權社會服務監管法治化。

  文章最後說,版權指向的作品包羅萬象,說到底是文化產品與服務。版權產業強盛與否,不僅關乎民眾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幸福獲得,還關乎體現民族自信的國家文化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實現,更關乎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等大國之間競爭。做好規劃有利於相關工作有效推進,期待各地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好《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推動中國版權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