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 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21-07-20 11:39:17


工人在江蘇連雲港碼頭指揮貨箱裝船。(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飈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18日載文《中國如何幫助抑制全球通脹》,文章說,中國經濟離過熱相去甚遠。因此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并非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和消費品價格上升的主因。盡管一些中國工廠今年把價格上漲轉嫁給西方買家,但許多工廠也在自己消化銅和鐵礦石等原材料的漲價。這有助於防止其他國家的消費品價格上漲更高,但也意味著一些中國工廠主的利潤降低。高盛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單惠(音)說:“從疫情中得出的經驗來看,中國仍是防止全球價格大幅上漲的重要力量。”

  中國在推動全球價格方面的作用向來複雜。近幾十年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使所有人都享受到更便宜的牛仔褲和沙發等消費品。但也曾有一些時期,中國的增長將通脹輸出到其他地方——主要是通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方式。

  然而在疫情期間,中國領導人沒有實施過度的基礎設施支出方案,因為想避免增加債務和引發房地產等領域資產泡沫的風險。中國對流入房地產行業的新貸款踩下刹車,并采取行動遏制大宗商品的投機活動。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米歇爾•林說:“這一次,中國作為大宗商品的(最終)消費者所扮演的角色小了很多。”

  林和其他經濟學家認為,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盡管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在5月份躍升至近13年的高點(然後在6月份略有下降),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石油等商品的進口價格上漲所扭曲——而這些是中國無法控制的。中國的消費通脹率一直遠低於官方目標。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說:“這一次,中國是價格接受者,實際上是在輸入通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