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通過視頻連線,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兩國核能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開工儀式。(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親密互動,引起國際社會關注。6月28日,中俄兩國元首舉行視頻會晤并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這不僅為中俄關系今後一個時期的深化發展穩定基調,也為正經歷動蕩變革期的世界增添了一份安穩感。
法國《歐洲時報》6月30日載文《中俄友好為新型國際關系提供參照系》,文章說,二十年前,中俄兩國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形式奠定了兩國關系“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基調和中俄兩個老友之間的交往原則,開創了中俄關系在新世紀的“節節高”局面。如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再延期,意味著中俄相處“基石”的不動搖和互信默契的再加碼。
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中俄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中俄戰略夥伴關系處在歷史最高水平;中俄戰略合作永無止境、沒有禁區和上限……中俄之間這份默契,不僅在二十年間的相處與合作中得到體現,更在近些年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紀疫情加劇全球性博弈、東西方關系愈發緊綳的大背景下得到新的詮釋和升華。
衆所周知,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的積怨由來已久,尤其是經歷2014年烏克蘭危機、北約不斷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幹預美國大選羅生門等“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紛爭,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頻頻打壓俄羅斯。據克裡姆林宮統計,美國已經對俄羅斯實施了90多次制裁。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被認為“已經接近冷戰時期美蘇交惡時的狀態”。
在西方統治世界的幾百年時間裡,如果說俄羅斯是它們的第一號眼中釘,那麼,崛起中的新興力量中國,也不斷陷入被西方國家敵視圍堵的境地。不管是比較隱晦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還是白熱化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以及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將中國定義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美國把中國樹立為假想敵的執念不斷加強,行動不斷升級。
面對相似的外部壓力,中俄增強互信、抱團取暖,是一種很現實的選擇。“背對背”的站位,“肩并肩”的姿態,不僅互相成為彼此靠得住的夥伴,更為對方爭取戰略緩衝和回旋空間創造條件,稀釋西方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