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沈建全:台灣不可能不要核電 又要空氣清新
http://www.CRNTT.com   2021-04-16 00:23:48


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學暨研究所教授沈建全分享對台灣能源運用的看法。(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4月16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灣近期面臨缺水、跳電等事件,是否有足夠條件打造“科技矽島”?對此,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暨研究所教授沈建全接受中評社專訪認為,台灣資源雖然缺乏,但靠後天努力還是掌握了一些本錢。他認為缺水跳電只是短暫的,只要好好規劃、節約不浪費,其實是堪用無虞的。

  沈建全強調,世界上其實沒有一項能源可兼具便宜、無污染、普及且人類能完全掌控的優勢,因此台灣在能源認知議題上必須再進步。台灣不可能不要核電,卻又要空氣清新。台灣很多能源政策一旦扯到政治、選票,就無法好好討論,尤其深澳火力電廠日前在輿論與政治等考量下暫停蠻可惜的。

  沈建全,1958年,台灣台南人。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包括,人工魚礁設計、調查現場波浪、潮汐、海流調查、水工模型試驗、海洋工程等。

  對於台灣缺水限電,沈建全指出,缺水問題應該只是短暫的,只要6月汛期一來應可緩解。但在此之前,政府需想辦法鑿井,尤其南台灣底下有很多伏流水,這些水可以當救命之用,待下次雨季來臨時,再把這些鑿井封存,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對於台積電或科學園區用電問題,沈建全表示,台灣的核能機組還是可以運作,只要不超過負載上限並錯開維修時間,台灣核能仍足以供給科學園區與民生工業用電。

  沈建全強調,台灣人既然把台積電視為金雞母、“護國神山”,執政當局就應該全力投入資源協助解決用水、用電問題,讓台積電及相關半導體產業能在後疫情時代攻城掠地擴大全球市佔率,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經濟戰略影響力。尤其後疫情時代正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大展拳腳、搶佔全球市佔率的契機,也是台灣提升整體經貿影響力的時刻。

  沈建全強調,執政當局須想辦法投入一切資源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更上一層樓,並解決所有缺水缺電問題,尤其環保團體也該“共體時艱”了解當前契機對台灣而言“可遇不可求”。政府如何拿捏產業與環保,全憑決心。

  沈建全還說,台電曾提出的“超超臨界(Ultra Super Critical, USC)”是一種讓可讓燃煤的耗量減少,但相對節能減碳,且燃燒效率更高,輸出電力更大的技術。目前包括林口、大林等發電廠都有此技術,但比較老舊的興達發電廠等尚未升級汰換。原本深澳火力電廠也會跟進採此技術,但後來因政治考量而停掉了,這很可惜的。

  沈建全說,核能發電確實是當代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但核廢料卻是人類迄今難以解決的難題;至於水力發電,台灣久旱未雨,沒有水力發電的條件:至於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則是大自然因素,人為無法掌控,因此產出的電能並不穩定。目前台灣核能發電一度約新台幣0.8元、火力發電1度約1.5元、水力發電為1.2元、至於天然氣2元、太陽或風力發電約4元、2.5元一度。

  沈建全說,台灣嘉義以北、桃園以南是不錯的風場,確實適合發展風力發電,但風力發電的前期建置成本頗高,要回收需要很長時間。

  沈建全認為,台灣的電費已是全球前三便宜的,先進的德國在電費收取標準上是台灣的5倍,台灣用電相當便宜,而結果就是大家不珍惜能源,或隨意浪費。他認為台灣能源政策與收費標準,有必要重新檢討或修正。例如採取不同區域與污染的“差別取價”也是一種方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