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黃煒能:RCEP陸海空網成形後更驚人
http://www.CRNTT.com   2020-11-17 00:24:52


台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黃煒能。(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台南11月17日電(記者 蔣繼平)台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黃煒能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民生與製造業最大贏家應是韓國,高科技資通產業雖仍以台灣為主,但台灣要加入區域貿易協定目前仍無突破口,難度也高,傳統產業只能外移找出路,境外低階服務業勢將來台設立,台灣年輕一代人才只能設法融入區域經濟體。

  預估何時會開始發酵?黃煒能表示,從東協經濟共同體(AEC)2015年底正式成立時,早就開始發酵了,RCEP則擴大到更多國家。他指,只要交通網譬如中老鐵路(連接中國昆明和老撾萬象)、泛亞鐵路(連結中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新加坡)之後發酵就會更快,泛亞鐵路與雲南沿江公路及借助東南亞各國港口形成的龐大增長點,將4060公里的雲南地界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加上滇中楚雄工業區,陸港、空港、海港貿易吞吐量很驚人。

  黃煒能,1971年生,台南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資訊管理雙碩士、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專任經理。

  中國、日本、韓國、東盟10國、澳洲、紐西蘭等15國,15日舉行視訊高峰會簽署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經濟規模高達26兆美元,佔全球GDP三成。

  黃煒能表示,以RCEP角度來看,當區域內國家達到零關稅,且逐漸完成目標時,台灣有什麼機會?重點會是在這裡。

  他認為,台灣官方與相關研究單位比較樂觀看待,可能認為還有“資訊科技協定”(ITA),台灣又以高科技產業為主,所以影響不會太大。但RCEP和ITA相互攻防的時候,已經回不去的產業就是會外移,那就要利用資源與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些成員國家合作,台灣強項在研發,研發就是服務貿易,就可以和製造做串接串聯。

  台灣和韓國貿易產品高度重疊,黃煒能指出,韓國在東南亞實力強,又有匯率、品牌、簽署許多FTA、再加上RCEP的優勢,台灣將是非常辛苦的,台灣能做就是向韓商進口賣到東南亞或透過韓商的系統擴展到其他地方去,否則台灣就是全力發展服貿相關的醫療、教育、電商、研發等等產業。

  黃煒能表示,這次RCEP的貿易一體化,把各國不同經濟發展狀況整合在一個區域,變成互補的概念,因為免稅,哪裡有好的資源就用哪里。RCEP區域國家會高速發展,物價一定會越來越貴,如果台灣物價與人力成本比較便宜,其他國家就會想把服務業放到台灣來,服貿沒有太多限制,透過網路可以做的事很多。

  因此在RCEP成形的狀況下,黃煒能表示,未來會帶動其他國家低階服務業到台灣來,這些服務業就要留給年紀大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則是善用RCEP和CPTPP移動到這些區域去發展才會比較好,但不必然是人的移動,而是利用個人的社會資本,進行物流、金流、商品流、資訊流的國際移動,國際專案管理知識體系。

  他評估,RCEP對台灣影響相當大,而RCEP區域內經濟成員國的發展是可期的,台灣只能在技術、產業升級上做發展,台灣多數產業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9成是微型企業,怎麼去做產業升級?很難,因為需要砸錢、砸成本,所以台灣企業通常逐成本而居,哪邊好做哪邊去,才會有西進與南進,因為成本較低緣故。

  黃煒能表示,普遍認為應變方式有,第一是產業升級,但是哪有能力?第二是廠商外移,拱手讓人,那台灣產業空洞化,廣大製造業勞工未來怎麼辦?第三是希望政府加入RCEP或CPTPP,但是難度相當高,加入CPTPP要所有成員國家同意,RCEP是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共同主導自貿區。

  黃煒能分析,看起來可行的只有第二條路,所以台灣未來經濟一定不好,所以下一代只能培養國際移動力,利用現有社會資本整合起來去做改變,在自由貿易下且經濟區域一體化,那就只有融合而非抗拒,抗拒並沒有好處,雖然內需市場基本上還是在,但是很難賺到大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