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處理美中關系要有大局觀
http://www.CRNTT.com   2020-05-24 08:30:54


美東時間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儀式在華盛頓舉行。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近日,白宮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16頁的篇幅,列舉了中國通過“掠奪性經濟政策”“軍力擴張”“網絡攻擊”等給美國國家利益帶來的挑戰。報告甚至表示,特朗普政府認為“做樣子”和中國友好交流“沒有任何價值”,明確稱美國將增加對中國的公開施壓。

  美國《僑報》5月23日載文《處理美中關系要有大局觀》,文章說,報告充斥著嚴厲的指責和犀利的言辭,卻并不令人驚訝。正如有白宮官員向媒體表示這份報告“并不標志著美國對華政策轉變”,該報告本來就是在闡述特朗普政府根據2017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對中國采取的整體政府方針。美中關系陷入低穀且短時間內很難走出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美中權威專家近來對美中關系現狀有相近的評價:美國學者、白宮前中國主任何瑞恩稱美中之間的“對抗”已經取代了“競爭”;中國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鄭永年稱兩國關系比“自由落體”還糟糕。僅僅看最近10天以內,從上述白宮提交給國會的報告,到總統特朗普 “可以與中國切斷一切關系”的言論,到國務卿蓬佩奧通過疫情、南海、台灣、貿易、意識形態等各個問題對中國的攻擊,以及中方的憤怒反駁,不難看出美中關系現在劍拔弩張的狀態。

  在中國最早暴發、現在波及全球、美國更是處於漩渦中心的COVID-19疫情讓美中關系雪上加霜。尤其是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中國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說法,主要是為了“甩鍋”早期抗疫不力責任,也讓各方對美國當下抗疫及經濟重啓的批評能够轉移一些火力。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疫情并非美中關系現狀和前景的主要因素,更非唯一因素。

  疫情之前,美中已經打了兩年多貿易戰。美國更是早在2017年底就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在貿易戰是美中關系最大事件的兩年多裡,圍繞台灣、南海、香港、新疆等問題的爭議也時常出現。疫情暴發後,尤其是美國成為疫情中心後,除了“病毒起源於中國”和“中國刻意掩蓋疫情”之外,台灣、南海、經貿、知識產權乃至人權也越來越頻繁地被美方提及、攻擊,一直到明確表示要加大對中國施壓的白宮報告。不管是曾經的貿易爭端還是現在的圍繞著“疫情”的矛盾,作為“熱點”并不能掩蓋美中關系因為力量對比變化、意識形態差異、互信不足等因素綜合作用所導致的全面下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