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之下,政策應對要避免“過度刺激”和“擴張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20-03-17 09:17:13


防止在“後疫情”期間出現“過度刺激”與“擴張不足”,應該是當前進行政策儲備的一個關鍵點。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衝擊。如何採取各種經濟政策更好配合疫情防控、助力復工複產,減少疫情衝擊,順利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各項目標,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核心。很多研究團隊和機構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議和措施,其中一種最為突出的觀點就是要求效仿2008年“4萬億刺激計劃”,出台類似的高強度刺激計劃。

  一季度經濟增速的不確定性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文章介紹,現在很多研究團隊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各行業公布的高頻數據、自己的抽樣調查數據以及各類大數據,對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進行了估算。這些估算不僅沒有共識,也不準確。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比較悲觀的觀點認為一季度負增長,比較樂觀的觀點則認為還能達到5%。13個團隊預測的一季度增速的中位數為3.4%,平均數是3.1%,離差超過2個百分點。

  為什麼大家沒有共識呢?其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抽樣調查、高頻數;據、大數據,以及官方目前發布的零星數據,我們很難完整推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因為中國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以及不同主體的差別太大,簡單利用抽樣調查、高頻數據、大數據難以反映中國經濟的全貌。

  第二,春節因素帶來的強烈擾亂因素,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春節休息時間、復工時間以及產能利用率都十分不一樣,簡單用法定假日扣除法十分不準確。

  第三,在疫情衝擊下,以勞動力匯聚和人員接觸交流為核心的傳統經濟部門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網上銷售、網絡會議等新經濟和新型生產方式卻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對傳統經濟產生了很強的替代效應,緩衝了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如何測算新經濟,方法還不成熟。

  第四,我們往往把視角盯住一些重災產業,沒有高度重視醫藥和一些相關行業的超負荷運轉。例如口罩生產,它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20%。

  第五,我們很難根據1-2月已經發生的狀況,來推算3月的經濟運行情況。疫情防控仍在推進,仍不能放鬆警惕,復工複產的實際狀況難以估算,疫苗研製等因素如何作用於疫情還拭目以待。事實上,一季度GDP主要產生在3月份,而3月中下旬的經濟運行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第六,最近更為不確定的因素是世界疫情擴散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從全球金融市場和各國政府的反應來看,發生全面蔓延和世界經濟衰退是大概率事件,但發生程度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因此,疫情導致2月份中國經濟短暫停擺,對於中國經濟產生衝擊是共識,但疫情對於一季度經濟的衝擊程度卻還沒有共識。

  我們對一季度的數據測算不能簡單化,不能依據大家的觀感進行過度悲觀化的估算,也不要急於做出武斷的結論。等我國疫情不斷控制、世界疫情狀況全面顯現、3月份國家統計數據公布,再進行深入判斷、全年預測和政策選擇也不遲。

  對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判斷分歧巨大

  文章稱,基於一季度衝擊和各種假設基礎上的全年模型預測目前也沒有共識,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是2020年經濟運行的一個特征。

  短期疫情對於大型經濟體的衝擊往往是一次性的、外生的、暫時性的。因此很多模型假定短期疫情不會對潛在經濟增長能力產生影響,疫情衝擊就像“女巫的詛咒”一樣,在魔法施加時產生休克式停擺,在魔法解除之後快速恢復常態,一般模型都假定2-4個月內恢復常態。但也要防止短期衝擊轉化為中期持續衝擊的可能。

  一是“女巫的詛咒”效應要成立,前提是被施魔法的主體和個人不會被魔法困住而發生功能性、器質性的病變。對於經濟循環來講,這意味著經濟主體不要破產太多、勞動力不能過多退出經濟系統。二是不能出現過度救助和過度刺激。否則,一方面會導致過高的宏觀債務率,現代金融學已經表明,過高的宏觀債務率會造成潛在生產能力持續損失,帶來潛在增速的趨勢性下滑;另一方面會導致反向激勵,使社會經濟公平體系受到衝擊。三是避免產業鏈和供應鏈斷裂帶來的產業外遷或替代。四是不要出現悲觀預期的自我強化。如果經濟循環啟動緩慢,悲觀預期會進一步蔓延並自我強化,可能導致需求和供給在低水平達成均衡。五是我們能否把握住轉危為機的窗口期,推動制度改革、治理體系再上一個台階,使我們期待的制度紅利出現。

  除了需要準確評估一季度GDP的短期損失,2020年我們還要面臨一些其他不確定問題:如令人關注的全球疫情蔓延,消費是否會出現補償式爆發(比如,春節消費預算是否會在下半年集中支出),疫情在世界範圍的蔓延及引發世界經濟衰退程度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些衝擊如何通過世界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等等。

  目前很多研究團隊對於2020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進行了假設性預測。這些預測除了一般意義上“V”型反彈的共識,在其他方面分歧很大。

  政策選擇需要新框架

  文章認為,不宜過早武斷地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更不能基於各類先驗判斷出台過度刺激的方案。在目前悲觀預期上揚、各類恐慌情緒還沒有完全消退的階段,現有一些預測和抽樣調查可能放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造成經濟數據的低估。簡單相信這些低估的推算,很容易令我們過早、過快、過度採取各類對衝和刺激政策。

  首先,需要強化各類信息的公開。我們要全面認識疫情對中國經濟衝擊的路徑和程度,還要重點研究這種短期衝擊會通過哪些途徑轉化為中期、持續性的內生衝擊。

  其次,必須認識到疫情防控不能放鬆,人類對新冠肺炎的認知是初步的、不完整的,疫情傳播的路徑、衝擊的深度、傳播的幅度也具有不確定性,不同區域和部門採取措施不同,可能帶來不同結果。最近疫情的國際傳播,值得密切關注。

  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應當注重三個基本要點:一是進一步提高各類信息的透明度,摸清整體情況,準確匯總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經濟主體在疫情中所受到的衝擊;二是政策實施以底線管理為核心;三是針對不同情形給出政策預案,並進行相應的政策工具和項目儲備。

  本次疫情阻擊戰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文章分析,第一階段為“疫情出現和蔓延階段”,該階段核心任務是及時預警,發現新冠肺炎的傳染性並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第二階段為“疫情爆發與全面管控”,核心任務是通過一級響應進行全面管控。第三階段為“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核心任務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進行有序的復工複產,在分區分類的基礎上採取差異化政策。第四階段為“恢復與保增長階段”,也就是在疫情全面控制或全面消失之後,政策應當按照摸清的狀況,實施相應的政策方案,進入到全面“保增長、促改革”的恢復階段。這時為了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各項目標,政府全力實施相應的擴張計劃。

  當前我們正處於“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經濟循環尚未完全常態化,不宜過早制定中期一攬子方案,過快全面實施復甦和刺激方案。

  由於經濟循環沒有常態化,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沒有明確的傳遞路徑。政策應以疫情防控和經濟循環恢復為主,需把握幾個關鍵點:1)全面疫情防控;2)持續展開生死救助;3)對於產業鏈、資金鏈的關鍵點進行保護,防止資金鏈和產業鏈斷裂,防止經濟再次出現停擺現象;4)對於微觀主體進行適度救助,保證大部分微觀主體在疫情過後有較好的恢復能力,保證市場秩序和經濟預期的相對穩定;5)摸清各種區域、各個行業遭受疫情衝擊的情況,總體設計復工複產方案,分步推進和分類落實復工複產;6)針對不同的疫情演變模式和衝擊狀況,制定疫後政策預案,積極準備各種項目包。

  目前,應當按照疫情控制、復工複產、預期管理的主次安排各類工作。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於有序展開復工複產,使經濟循環盡快常態化。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複產階段,各類救助政策必須要強化經濟主體的疫後自我恢復能力,防止一次性短期衝擊中期化。一是要防止一些企業主體破產帶來過度的供給損失;二是要防止過度救助和過度刺激導致已經過高的宏觀債務率進一步攀升,因為債務率過高必定會通過資本形成效率的下降持續損害潛在生產能力;三是要確保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在中國的穩定性;四是一定要快速啟動經濟循環的正常化,及時破除疫情帶來的悲觀預期自我強化,信心提振和預期常態化是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

  防止出現“過度刺激”與“擴張不足”

  文章指出,防止在“後疫情”期間出現“過度刺激”與“擴張不足”,應該是當前進行政策儲備的一個關鍵點。

  一些人提出應當重新評價2008年-2009年的刺激計劃,認為當前可以採取類似的擴張政策。但是,評估該政策建議,必須先評估當前與2008年的環境差異。

  第一,當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是“以內需補外需缺口”,結果是2008年-2009年間的內需變化不大。消費增速從2008年的19%降至2009年3月的14.7%,2009年全年回升至17.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08年為26.1%,2009年全年持續上揚到30.5%。目前,國家擴內需已經實施了接近10年,用內需補外需的政策空間不大。

  第二,2008年-2009年間的外貿和房地產形勢變化很大。出口增速從2007年的31%下滑到2009年的-16%,房地產投資從2008年6月的35.1%下降到2009年1季度的4.9%。目前,中國外需和房地產出現重大變異的可能性比較低。從1-2月的數據來看,中國外需出現回落,但不能簡單用這個數據外推,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及其幅度存在嚴重不確定性。從2月下旬的交易數據來看,房地產出現類似2008年下半年那樣的重大變異概率很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