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顔寧“正名”
http://www.CRNTT.com   2019-05-08 14:26:24


 
  此前,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卻落選院士的,在中國并非個案,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材料學家李愛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都曾卷進院士落選風波。

  這些人顯然不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但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一些默默工作、不善“宣傳”的科學工作者卻屢遭“淘汰”。

  與之相較,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因涉嫌學術造假雖遭檢舉卻穩坐院士寶座。《人民日報》曾發文稱,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當上院士,這也引發了諸如前幾日百度CEO李彥宏進入院士候選人名單的爭議。

  當然,中國的院士制度正在不斷改革。但兩院院士的評選標准、方法和程序也應進行檢討、改進。只有把人才的上升通道打開,讓人才真正地流動起來,才是一條可行之路。只有這樣,像顔寧這樣的科學人才才能踏實做科研,獲得“正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