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航天“新計劃”:探測目前無法發現的黑洞
http://www.CRNTT.com   2018-07-23 09:31:25


 
  他說:“我們希望我們的衛星發射成功後,能够與國際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合作,比如美國的LIGO和歐洲的VIRGO,他們做引力波的探測,我們做X射綫或對應的電磁輻射的探測。我們希望能够同時探測到兩個中子星并合產生的引力波和伴隨的電磁輻射,或者說中子星和黑洞并合時產生的引力波和電磁波的輻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2017年全年,中國發射了18顆攜帶衛星的運載火箭;2018年上半年,中國已經發射了18顆攜帶衛星的運載火箭。中國今天展示了短期內使本國航天活動翻倍的能力。

  《航天學新聞》雜志觀察員伊戈爾•利索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指出,“這是稱雄宣誓。中國樹立了與美國和歐洲共列世界三強的目標,并將學會做到國際航天學先驅們所做到的一切:登月、取回月球土壤、抵達并研究火星,向木星發射探測器。這是未來10年到15年的計劃”。

  專家們認為,中國著名的“空間尺度的量子實驗”(QUESS)是信息學領域的真正突破。這一實驗的任務是把量子算法編碼的信息從軌道上傳輸回地球。

  這是世界上首顆用來向地球傳輸量子編碼信息的衛星。項目是一年半前啓動的。所公布的結果表明,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有革命性的通信系統問世。

  利索夫說:“這已經不是在研究宇宙,而完全是地球的附屬品。當您學會從衛星上以最小的數據損失向地球傳輸單一量子及從地球上向衛星傳輸單一量子後,那麼就出現了建立加密通信綫的可能性。在整個通信領域,在整個計算技術領域,到處都可以采用這一點。”

  專家說,中國學者們的主要任務是學會操作量子系統,把人們所習慣的通信系統完全替換為從原則上來說無法被解密的量子通信系統。

  他指出:“如果一切順利進行,那麼在未來幾年內地球上將有結果……世界尚不存在類似中國研究的公開計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