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會滿足特朗普的貿易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18-06-28 09:36:29


 
  與人們的普遍認識相反,中國對待私人企業在許多方面比美國更加友好。比如,小型企業在中國擴張要自由得多,而在美國,越來越龐大的企業巨頭驅逐或吞并了較小的競爭者。當中國在海外與無數高效率、廉價銷售的企業成功競爭時,美國的領先行業卻越來越受尋租行為的驅動,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下通過高價產品獲得收益。這不過是通過專利、商標和版權保護實現合法壟斷的委婉說法。美國的軟件、互聯網、制藥、娛樂和高科技公司絕對是靠著強制性壟斷來捍衛它們高昂的價格。它們雇傭相對較少的普通工人,但是聘用大量訓練有素且薪資不菲的工程師、律師、設計師和經理人,來開發高利潤產品和營銷策略。美國是後自由市場、後工業租借主義式的經濟,與之競爭的是中國式的產業資本主義。它們是不同的體系,但這種不同有別於傳統的描述。

  我并不否認,中國政府確實資助了某些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提供低成本基礎設施和享受補貼的研究,但所有大國也都是這麼做的。拜軍方資助的研究之賜,美國率先推出了多個高科技業種。這些研究工作開發了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和其他多種徹底改變21世紀商業的信息技術。美國政府不斷通過其優異的研究型大學直接為研究提供資助。同樣,中國最多的商業補貼之一是用於它不斷擴張的高等教育體系,現在其入學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美國主張減少預算的人們削減了政府對教育和研究的支持,他們要求中國也如法炮制。在這方面,我倒寧願看見美國模仿中國。過去,美國曾通過資助知識創造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放棄這一力量源泉是短視的,要求其他國家效仿則是無理的。

  給中國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之所以荒謬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約60%的出口是外國公司的,其中包括衆多美國公司,這些全球性企業通常并不是中國政府補貼的主要收受方。其餘出口也大多來自中國的中小型私人企業,任何理性觀察家都不會把它們稱作是“非市場”的。受保護最多的中國企業其實并不是主要出口商,而是那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企業,包括通信類公司。中國并不打算對外國的政治幹預敞開大門,美國和其他國家最近就遭受了俄羅斯的幹預。

  中國不能也不會滿足特朗普在貿易上的要求,特別是其中的許多要求是基於虛偽和謬說。此外,中國的經濟力量至少與美國一樣是分散的,對於特朗普的許多籠統要求,中國中央政府并沒有能力去滿足。特朗普沒有提供妥協談判的機會,反而在本周威脅要大幅增加關稅,通過追加兩個2000億美元,使征稅範圍幾乎覆蓋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特朗普是不會收斂的,除非美國國內政治壓力迫使他罷手。(作者詹姆斯•諾爾特系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