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科技大幅趕超:西方還能領先中國多久
http://www.CRNTT.com   2018-01-30 09:59:42


資料圖片: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台育嬰室的恒溫箱裡向外張望(1月22日攝)。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了獼猴。這是近日傳出的消息。值得注意的不僅是科學家成功了,而且還有一點:他們是中國上海的科學家。誰能够克隆,誰就是強大的。20多年前克隆羊“多莉”誕生——西方科學家花了20多年時間試圖克隆獼猴。現在,中國人速度更快,并且越來越接近克隆人。

  德國《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1月28日載文《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文章說,60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在某些方面和這類似。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衛星進入軌道。西方世界深感不安,甚至還有一個概念來描述這種不安:“斯普特尼克震撼”。

  這兩只名字分別為“中中”和“華華”的克隆猴只是中國技術趕超的證據之一。近日一條消息說,中國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首次超過美國。自上世紀中葉以來美國一直在這個排行榜上領先。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人也在加快速度。最近,中國人設計的電腦程序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了一位國際職業頂尖棋手。即便人類選手一開始領先,但最終還是這個電腦程序贏了。

  許多專家認為,21世紀的技術戰將在人工智能領域開打。它能加速從武器技術到生物實驗在內的諸多領域的進步,甚至沒有它的話在很多領域就無法取得進步。北京計劃到2020年使其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2030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一些西方科學家和評論家正在淡化中國的成就。他們說,中國人的許多克隆猴都失敗了,現在就等著看活著的這兩只猴子的命運如何吧。他們還說,就圍棋比賽而言,去年穀歌公司的一款程序也打敗了人類;就科學出版物而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關鍵要看誰被經常引用。西方在這方面繼續領先。但還能保持多長時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