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單車與3V Bike的失敗也揭示另一個“硬道理”:共享單車這塊崛起產業的大餅,即使需求量非常大,也沒那麼容易讓新進業者分得。雷厚義坦言,摩拜和ofo這兩個市場巨頭的“頭部效應”很可怕,從資金、供應鏈到投放階段,小公司都被擠壓。
例如,悟空單車根本無法爭取到高素質的供應鏈資源,淪得只能和小廠商合作,導致產品質量低下。而在資金方面,與動輒就能完成幾億元融資的行業巨頭相比,小型業者顯然沒有“燒錢”能力,也還無法爭取到投資者的信心。
悟空單車和3V Bike的“夭折”,是市場“頭部效應”打壓下的不幸局面,還是起步業者一開始沒做好功課,誤以為單憑複制概念就可分得一杯羹?無論同情與否,雷厚義這個“最出名的失敗者”的經歷揭示,這個“風口行業”的賺頭沒想象中直接或可觀。第二家共享單車倒閉的消息本周傳出後,有評論就悲觀預測,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的拐點已到,接下來是“清場”階段,凡是“第三名”之後的公司,路都會走得艱難,難逃被并購或倒閉的厄運。
至於廣大消費群體,倒是應該不會對這兩家小企業的退場感到過度惋惜。實際上,全中國目前估計有超過30家共享單車企業,數量之多,想必一般公衆對價格和產品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也是新業者必須跨越的一道檻。
無論如何,重慶“悟空”這次變不出把戲還栽了個跟頭,讓人看到共享單車這百花齊放的行業除了使用亂象外的另一經營難處,也說明了新崛起產業無論多火紅,盲目“追風口”的風險一直都會存在,相信不僅是在共享單車,其他新興“共享”行業相信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