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極無限”的首席執行官周煒說:“我們看到大量資金在流動,有些投資很愚蠢。”
北京邁博瑞咨詢公司總經理馬克•納特金說:“在中國,平均收入還很低,市場依然對價格敏感。因此,如果有技術支持和可行的商業模式,各種共享經濟或偽共享經濟企業可能會做得很好。”
中國以智能手機為基礎的先進移動支付系統也使得共享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在騰訊和阿裡巴巴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運作下,支付系統同用戶的銀行賬戶無縫銜接,只需簡單地點擊和掃碼就能交易。
中國政府看到了共享經濟的前景。據估計,去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額達到5000億美元。
很多人依然對共享經濟持懷疑態度。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說:“共享籃球、共享雨傘——這些都不是好點子。它們都非常依賴特定場合,這會使企業很難擴張。”
然而,徐敏等企業家不贊同這個觀點,盡管承認他們的企業面臨挑戰。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29日報道,在中國,共享經濟正在迅猛發展。你能在中國租到籃球、公寓、雨傘等各種東西。但在共產主義的中國,共享經濟帶來了一種重商主義問題,因為獲益的與其說是中國公民,不如說是風險資本。雖然諸如愛彼迎和優步等全球共享經濟的支持者使得人們通過出租他們的公寓、汽車或時間賺取外快,但中國很多出租產品帶來的收入實際上聚集到了資本所有者手中。
深圳3W咖啡的業務經理埃裡克•張(音)說:“在國外,更像是個人的共享經濟。但在中國,更多是企業的共享經濟。”這些企業的最大收獲是數據。多次出租的產品能提供有關使用習慣的大量數據。
數據還可用於信用評級系統:如果多次未能還回雨傘,你的信用評分就會下降。這使得共享成為一種多次重複的商業模式。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合夥人許思濤說:“不僅僅是單車,有價值的是數據。這是風險資本和投資者願意投資的原因所在。”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一些跨國企業發現,它們的模式被用戶本土化了。很多中國人不願在度假時出租他們自己的公寓,而是投資第二套公寓,以便按天出租。這一策略在日本也很流行。
張說:“共享經濟的確建立在地區特性的基礎上。這裡有文化的原因——中國人不喜歡同其他人分享物品,除非我們再也不需要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