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對東盟“經濟外交”因何奏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9 08:34:51


 
  這將令其他簽字國非常失望,也會對美國在東南亞的地位產生巨大影響。參與該協定的東盟成員國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為加入該協定作出了重大讓步。例如,越南政府同意組織獨立工會,盡管這對政權穩定是一種威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談到TPP失敗對美國在該地區信譽的影響時說:“你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心目中的地位將下降。你的對手和朋友都會說,你說過戰略再平衡,說過發展關系,你們的航母可以四處行動。但這些航母是為了支持什麼?應該是為了加強經濟關系和更廣泛的聯系。”

  其次,中國的經濟外交更注重經濟合作的“硬件”而不是“軟件”。這是“一帶一路”與TPP的不同之處。後者不僅希望移除關稅和配額等邊境貿易壁壘,還希望解決非邊境貿易壁壘,如勞工權、環保標准、知識產權和國企管理等。

  東盟在追求一體化的進程中,一直受到一些“軟”問題的困擾。降低地區間關稅取得了相對成功,但其他貿易便利倡議的實施(如競爭政策和產品標准統一化)進展非常緩慢。這些倡議通常要求修改國內立法,一些東盟學者因此指責東盟違背了不幹涉成員國內政的核心原則。

  相比之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不涉及接受任何統一框架的問題。任何協議的條款,都是雙方同意的,不必寫入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倡議對東盟成員更有吸引力。

  當然,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減弱,東盟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增多,可能帶來新的問題。但面對TPP的失敗和在全球化與貿易正在全世界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的情況下,東盟各國正在尋求通過其他途徑,追求地區發展與一體化。這恰好是中國能够提供的:一種認為全球化與貿易應當得到管理而不是被拋棄的發展模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