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聶樹斌案改判是中國法治精神的勝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5 06:41:07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政法機關對糾正冤假錯案作出艱苦努力。中共領導人多次強調依法治國原則、人權保障、無罪推定和疑罪從無等原則。2013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施行。應該說,在這樣的政治和法律背景下,河北省高院仍然在作出王書金不是“真凶”的判決,在法理上應是有很高的可信度。

  當然,在法律上,王書金和聶樹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但是,王書金被裁決不是真凶,大大削弱了人們最初懷疑聶樹斌案為冤假錯案的重要依據—“真凶歸來”。

  2016年12月2日這一天,中國最高法用聶樹斌案的最終判決結果證明這個國家的法律走向抉擇:有疑必糾和注重個人利益保護。也正是因此,與之前諸多已昭雪的重大冤案相比,案情複雜、曠日持久的聶樹斌案,無疑更具標志性的價值。

  今天,回顧聶樹斌案曠日持久且跌宕起伏的重審和洗冤過程,其實可以欣慰的發現,中國司法在對待這樣一個普通青年的過程中,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盡管這條道路有點太長。

  2005年,凶嫌王書金出現。2007年,根據一審判決結果,即使不計與聶樹斌案重合的案件,他的多宗殺人強奸罪名也足以讓他獲死刑。其後,王書金因為這少被認定的一起殺人案而上訴,那是在中國修改《刑事訴訟法》之前,那時的疑案是進不了再審程序的。然而在其後的8年中,河北省高院和中國最高院在重審和死刑複核中“刀下留人”才讓這個聶樹斌案外的關鍵人物活到了2016。8年多的時間裡,從基層到最高層,中國整個司法系統并沒有將錯就錯、掩蓋錯誤,從而讓一個本就該死的人和一個已死之人的爭議保留到了這歷史性的一天。

  直到聶樹斌案塵埃落定的這一天,王書金仍未被認定為聶案“真凶”,而聶樹斌的殺人罪名卻因證據不足而被翻案了。這是無數為其努力的中國公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法治、中國人權精神的勝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