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謹防中國房市重蹈股市覆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9:30:12


 
  對經濟影響方面則是危害經濟實體,部分金融衍生品更容易放大杠杆率,如果不注意監管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對舉國上下進行的經濟結構轉型有害無益。從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角度看,資本都是逐利的,脫虛入實還是脫實入虛,主要看哪個領域能提供高回報率,資金就也願意往哪裡去。相對應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央行變相實施QE政策,虛擬經濟的利潤回報率比較高,過剩資本流向哪裡,仍是待解難題。

  目前樓市的情形,和去年股市的情形越來越類似。從2015年初開始,大量熱錢湧入股市,官媒也推波助瀾,導致股市持續上升,勢頭猛烈,上證綜指於6月12日一度到達5178點高位,似乎6000點指日可待。但股災頃刻而至,股指出現斷崖式暴跌,至8月26日低見2952.01點,上證綜指及滬深300指數於兩個多月急跌45%。

  如今,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樓市上面。這絕非危言聳聽。因為,同樣的事情在日本、在美國都發生過,在中國的海南、北海等地也同樣發生過。其背後的原因都大同小異:流動性泛濫,資金大量湧入樓市,投機氣氛濃厚。從數據來看,房貸數量占GDP比重超過了紅綫。在這一方面,“中國例外論”是沒有說服力的。

  去年股災,兩市總市值蒸發逾25萬億元,900餘股跌幅在50%以上,投資者人均虧損約51萬元。但與可能的樓市災難相比,將會是小巫見大巫。

  日本房市泡沫的破滅,使得日本經濟“失去20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至今元氣尚未完全恢複。 所以,給中國樓市發出預警,絕不是喊一聲“狼來了”這麼簡單,其對整體經濟、民衆生活、國家發展傷害將會遠遠超過股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