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中國173家新的風險投資基金只籌集到789億元人民幣,這兩個數字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2%和14%。 |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近幾年,中國的技術初創企業很火。但眼下,業界用來形容融資環境的流行說法是“寒冬”。一些人甚至稱之為泡沫的破裂,但這樣說的人只是極少數。清科集團旗下的創業與投資大數據平台私募通稱,2016年上半年,中國173家新的風險投資基金只籌集到789億元人民幣,這兩個數字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2%和14%。風投資本家共進行了1264筆投資,同比減少三分之一。已披露的1052筆投資總交易額為585億元,同比下降13%。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8日報道,華興資本北京投資銀行創始人包凡說:“這不能說是斷崖式下降,但市場無疑是降溫了。”融資不斷減少對剛起步的企業打擊最大,較成熟的公司通過削減成本、控制現金流,正在適應新環境。雖然頂尖投資人去年投了很多錢,但他們正變得更謹慎。
愛鮮蜂公司,是一家利用便利店資源進行商品配送的公司,去年是投資人的寵兒。2014年5月成立的愛鮮蜂在一年多時間裡從風投公司獲得了超過9000萬美元的投資。但自愛鮮蜂獲得最後一輪融資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年,自該公司說它正尋求新投資以來也過去了近6個月。愛鮮蜂首席執行官張贏說融資進展順利,預計會在今後幾個月內完成融資,但公司一直在節儉度日。
去年,資金湧入中國市場尋找技術世界的大贏家,同時,中國經濟降至多年來的最低增速,一些資產的收益在不斷下降。私募通稱,天使投資人2015年對科技初創企業投入了102億元,是2014年的3倍以上。
在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期成長起來的許多公司預計會蓬勃發展,比如打車軟件滴滴出行。
但是,一些投資人說,對熱門企業的投資壓力意味著風投基金在與企業創始人會晤後簽署無約束力的協議前有時幾乎沒有時間去調查初創公司的情況。梅花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說:“如果你不簽協議,他們一走出會場就會接到其他風投企業的電話,他們的估值立即就會上漲20%到50%。”
投資人保持謹慎是因為中國初創企業的退出機制變模糊了。為獲得政府批准在中國股市上市而積壓的工作量可能要兩三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一個經過討論、為創新驅動的公司在中國上市打造一個新興產業板的計劃已在3月份被擱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