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中國來說,薩德已成“韓國版導彈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8 08:11:27


 
  回顧韓國部署“薩德”的歷史,可以發現,美國一直是這一戰略的極力推進者,而韓國只是在徘徊中做出了選擇。這一問題最早源於2013年韓美2+2會談上,韓國要求美國推遲移交美韓盟軍戰時指揮權,美國趁機要求韓國增強自身防務,并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美國當時就希望通過政治博弈部署薩德系統,而韓國在當年曾經以國防部長出面明確否定了這一安排。

  時至今日,在整整一個月以前,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前,美國才最終將韓國拉向己方。作為亞太戰略和“南海問題”的組合拳,這一招指東打西可謂耐人尋味。美國表面的借口仍然是朝鮮核威脅,但是薩德系統真的能針對朝鮮核彈嗎?顯然也不能。這并不是因為其針對朝鮮的防禦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根本不需要。在過去兩年中,雖然朝鮮方面不斷在導彈與核技術方面張牙舞爪,但無論從美國還是中國的監測數據來看,一方面朝鮮根本不具備彈道導彈能力,另一方面,其所謂的核爆能力也非常有限。

  在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專家看來,薩德系統對於美國來說,主要,甚至唯一的作用就是針對中國。從軍事上來看,薩德所采用的X波段火控雷達TPY-2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0公裡半徑。這一雷達系統的作用遠遠超過其字面表述“防禦”二字,中方認為,薩德的這套雷達可以讓美國輕易看到黃海和渤海發射的中國潛射導彈,探測範圍覆蓋導彈的部分主動段以及彈頭和誘餌的釋放過程,甚至監測到中國西北地區的導彈發射實驗,從而收集中國的軍事情報。

  拋開軍事思維,即使單從政治上看,美國此舉可謂走出了一步險招。過去幾年中,中國方面努力維護包括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之間的外交關系,這些舉措曾經為中國發展創造出非常有利的局面。但自2012年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以來,南海問題升溫,東盟及日本正逐漸與中國疏遠,僅剩韓國“執意向西傾斜”。美國此次借朝鮮核問題和南海仲裁之機,讓韓國做出了不利於中國的選擇,客觀上加固了美韓之間的同盟關系,也達到了讓其盟友遠離中國的目的。

  然而這個暫時性的勝利對雙方都是危險的。地區的和睦與穩定才是有利於世界發展的主題。20世紀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已經證明,大國之間如果出現戰略誤判,代價將是百萬人的生命和無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我們不期待,歷史的這一幕在同一地區重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