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諸如金融風險、資金流不足、生產者指數持續為負、外資流出、綠色經濟背景下的就業壓力等消極問題仍然是中國經濟管理者的待解之題。當局去產能、去庫存等政策也從側面反映了經濟壓力。繼去年的“股災”後,今年一綫城市出現“房瘋”,這一極其反常的現象,不僅說明經濟結構的深層問題,也說明管理者的調控也出現了偏差。
在2日“兩會”開幕前的首場記者會上,主持人回答的17個問題中,有8個與經濟相關,占接近問題總數的一半,這在前幾年中是沒有發生過的。這些問題側面體現出了從內到外的輿論對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疑惑。
中國的“兩會時間”是對前一年工作的總結和對未來一年的規劃的時間,也是中國釋放改革信號的重要時間,而對於全球媒體和經濟參與者而言,在這個場合、這個時間,他們也會實際評價中國過去的改革是否有效,今後的這些改革措施是否可行。
中國經濟出了問題,這是不容回避的。 而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於改革,尤其是市場導向的改革,而不是走回頭路。我們的期待是,在“兩會時間”裡,世界能看到實打實的改革措施。中國通過這一時間,釋放更多改革的誠意,提振世界的信心,這些信心同時也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增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