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衰落了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0 09:16:27


 
  “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是否衰落還可以利用在歐美日市場的其他產品的貿易數據加以驗證。從美國的機電產品(國際貿易產品分類SITC-7)進口市場份額來看,中國的占有率從2010年的25.3%小幅上升到2015年的25.7%,而同期東盟的占比也僅從6.4%上升到6.8%。而在日本的電氣電子產品進口市場中中國的占有率從2010年42.8%大幅上升到2015年的47.1%、同期東盟的占有率從18.9%反而下降到17.6%。

  另外,如附圖1所示,2015年“中國制造”在歐美日市場的整體占有率有大幅度的上升。2015年歐美進口僅增加2%,而從中國的進口增加了16%高於土耳其的13%、韓國的9%、印度的6%;2015年美國進口額下降了4.5%, 從中國的進口上升了3.2%與從韓國進口(有韓美FTA)的3.3%相當、高於墨西哥的0.2%及好於印度的下降1.1%。2015年日本總體進口市場萎縮8.7%,從中國進口增加了1.3%低於越南的12.2%,但高於印度的-20.4%及東盟的-3.0%。盡管東盟與日本有自由貿易協定(EPA)、墨西哥與美國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而土耳其與歐盟有關稅同盟,三方在進入日美歐市場還享有關稅優惠,但是“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優勢明顯存在。

  從上述服裝及機電產品兩類產品比較可以看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影響是有區別的,勞動密集程度越高的服裝產品其競爭力受到的負面影響越大;而技術密集程度相對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仍維持有較大的比較優勢。這種趨勢也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另外,整體市場占有率變化緣由中,除了原油•原材料價格暴跌推高中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外,“中國制造”的結構升級和生產率提到等帶來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功不可沒。

  但是,盡管“中國制造”國際競爭力仍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前景還是充滿著挑戰。如附圖2所示,“中國制造”的挑戰不僅來自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來處於優勢地位的美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中也開始面臨來自越南、印度等新興國家的挑戰,占比開始下滑。中國只有改善內外資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生產率和加快創新別無其他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