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供給側改革”會成功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8 14:59:42


供給側改革(漫畫)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供給側改革”一詞。他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 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英國BBC網2月27日載文《中國“供給側改革”會成功嗎?》,文章說,此後一個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供給側改革”隨後成為中國各大媒體熱議的關鍵詞。

  根據官方的新聞稿件,所謂的“供給側改革”,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經濟(比如歐元區)持續低迷,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股市持續波動,以及利益集團公開阻撓經濟改革的背景下,習近平的此番論述引發了不少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的討論。

這一次真的不同嗎?

  官方尚沒有公布具體的實施計劃,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一想法具有新意,且容易實施。一些評論認為,有關中國經濟調結構和去產能的論述在過去幾年已經被多次提及,此番再提則說明這些努力已經失敗。

  “(但)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 倫敦皇家國際關系研究院(Chatham House)研究員米凱爾-麥登(Michal Meidan)對BBC記者說,“習近平在過去幾年也已經證明,只要他想做,就能够動用資源促成改革,比如向來艱難的油氣價格改革等。”

  麥登表示,所謂的“供給側改革”在具體的內容上(比如去庫存、減產能等)并沒有太多的新意,許多已經在過去幾年中國政府的公報中提及過(比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而他現在專門提出“供給側”的問題,“則說明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從而保證中國經濟長遠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