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歷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正加快在歐亞大陸這個大棋盤上的落子和布局。中國加強了和俄羅斯、印度以及東南亞諸國的聯系,進一步鞏固了周邊外交取得的成就。在此之上,中國顯著增強了和中亞、中東甚至西歐各國的聯系和往來,中國的影響力快速地擴展到這些地區。
習近平去年下半年接連訪問英國倫敦和新加坡這兩大國際金融中心,被視為親自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贏得更多國際支持。在金融進一步開放的基礎上,中國將擁有更大的經濟話語權,更為便利地開展和歐亞各個國家的經濟外交和經貿往來。
中東一直是國際關系中的“火藥桶”,在冷戰期間是美蘇等大國的必爭之地,冷戰結束以後該地區局勢也始終動蕩、緊張。中國雖然與中東各國保持良好外交關系,但對地區事務介入不深。目前中東局勢進入新的敏感時期,叙利亞、伊拉克等地的衝突沒有消散,而沙特和伊朗兩大國又因新的紛爭而陷入對峙。
在國際油價暴跌的背景下,中東一些產油國的財政狀況遭受很大打擊,這將加劇地區的動蕩。對於習近平來說,選擇這一時機訪問中東,不僅能够雪中送炭,帶去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而且可以參與斡旋複雜的地區紛爭,擴大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是中東地區原油的最大國際買家,中東局勢的穩定符合中國的能源安全需求。
中國在其外交棋局中,重視地區大國對該地區秩序與繁榮所產生的重要作用,這些大國將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中國元首已經有超過六年的時間沒有訪問中東,而這次習近平選擇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也是頗有深意。這三個國家都是中東舉足輕重的力量,沙特長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埃及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所在地,在阿拉伯世界裡有很強的號召力。
伊朗不僅是中國重要的石油進口國,而且兩國在伊朗核問題等事務上保持密切接觸。由於伊朗、沙特在中東分別代表穆斯林什葉、遜尼兩派,習近平這次中東之行,不僅可以平衡發展和兩大派系的關系,而且有利於在油價暴跌的形勢下,加強同產油國的能源合作。中國不排除今後在國際石油交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可能性,這樣就有可能減少美元上漲對國際油價的抑制作用。
習近平的對外訪問,已越來越超出禮節性訪問的一般意義,而更多具有外交、經濟和戰略的實質內涵,是為實現“一帶一路”等地緣戰略目標而精心設計的。作為中國的首席外交家,習近平的頻繁外訪不僅將重塑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形象,而且也會深刻影響各大國在歐亞大陸棋盤上進行的地緣戰略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