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會是中東信得過的“和事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6 09:52:56


 
  美國總統奧巴馬首度針對沙特和伊朗對立升級的狀況表態時,稱美國將在相關問題上保持“中立”,此舉旋即招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盟友沙特的不滿。美國表態兩方兼顧有其利益考量。在2011年波及中東各地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中,民衆要求民主化的運動同時波及了沙特,沙特一度時間面臨君主體制遭到動搖的危機。阿拉伯官員稱,美國的這一姿態可能會促使沙特對伊朗采取更為強硬的態度,那樣可能破壞美國力圖結束叙利亞、也門及伊拉克等地的教派衝突的努力。

  不少官員稱,美國希望推進外交努力,解決持續近五年的叙利亞內戰。中國對伊沙交惡不當看客,既有著國家利益需求,當然,與早些年相比,中國的石油輸入國不僅局限於伊朗和沙特。2000年以來,中國進口原油的十大來源地分別是沙特、安哥拉、安曼、伊拉克、俄羅斯、委內瑞拉、阿聯酋、科威特、哥倫比亞。

  除了中東,中國也向北非、東歐、南美進口石油。今後可以加大從北非、東歐和南美地區石油進口的比例,從而降低風險。此外,國際石油價格曾一度跌破30美元一桶的大關,中國可以適當多進口以用於戰略儲備。

  2014年中國從安哥拉進口石油已占13.8%;從俄羅斯進口石油達10.74%。多渠道進口,避免吊死在一國。但中國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不會因此而放棄伊、沙石油資源。因此關注兩國變化及與維護兩國關系也會一如既往。

  此外,在“一帶一路”中,中東作為世界交通的要衝,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路口。伊沙交惡,會出現擁堵,諸如伊朗往昔是俄的勢力範疇,而沙特近年則是美國在中東的好朋友,甚至是盟國。伊沙惡鬥,背後有著深層次原因。中國作為一個從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國家介入協調沙伊交惡問題,可以超脫現存政治格局的束縛,中國在中東說話就有人聽,有利於在中東促和的工作。

  分析這場外交風波,就地緣政治來說,可能是對十多年來地區格局反複微調的一次階段性重整。過去15年,美英等西方國家主導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三場戰爭,推翻了三個政權,更在無形中結束了兩伊和沙特三足鼎立的中東三國格局。本•阿裡、穆巴拉克等人的謝幕,以及西亞北非之亂的每一個片段,都是對中東格局的一次次微調。反複微調之後,沙特并沒有實現獨大之夢,伊朗反倒不斷上升,特別是伊核談判的收官給伊朗經濟鬆了綁,全新發展空間擺在伊朗面前,這恐怕是沙特不願看見的情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