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時間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出席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行的盛大歡迎晚宴。 |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中國領導人的倫敦之行,只是中國與歐盟國家近期一連串外交的開端。本周和下周,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將訪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已經在中國了。所以,英國之行歸屬於一個更大背景:中國與整個歐洲(特別是歐盟)日益發展的關系。
日本《外交學者》10月28日載文《中國的歐洲外交超級周》,文章說,20世紀以來,中歐關系發生很大轉變。最明顯的是經濟領域。歐盟簡報稱,就在20年前雙邊貿易幾乎為零,到2014年達4660億歐元。如今,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對華出口2004年為480億歐元,2014年飈升到逾1640億。
中國的戰略大構想大大促進了經濟往來的總趨勢。北京謀求落實“一帶一路”時,歐洲將是一個戰略地區。西歐可能越來越願意登上絲路列車。一個顯而易見的跡象是:歐盟28個成員國有14個成為中國發起的亞投行創始成員國,非歐盟國家如挪威和瑞士也申請加入。
中國還把歐洲視為“走出去”戰略的關鍵。北京想要本土企業在全球競爭力方面邁出新步伐,這需要獲得海外運營經驗并在關鍵領域樹立過硬聲譽。中企還需額外技術轉讓,以便在供應鏈上攀升。在這些方面,歐洲對北京頗具吸引力。特別是考慮到美國一再對中企投資關鍵領域持嚴重保留態度。難以想象華盛頓會允許中國投資核電站,而英國就在中國領導人訪問期間簽署了此類協議。
中國顯然對歐洲感興趣,那歐洲如何看中國?歐盟國家與中國的關系複雜。每個成員國都有各自的對華政策。除了占比很大的經濟,他們必須確定,各自的國家安全利益如何受到中國在政治和安全領域行為的影響。每個政府的選擇反過來又將影響中國的戰略和經濟利益。英國并非試驗中國“歐洲橋梁”角色的唯一國家。確切地說,不是某個“歐洲橋梁”或“最好夥伴”,而是一些歐洲國家正著手深化對華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