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有了當今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英國對華“多個西方首次”。
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加入貼著中國標簽的亞投行,打破了美國的圍堵,使其他西方國家魚貫而入,背後有開放與務實思維;在發達國家中第一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成立中國在亞洲地區以外的首個人民幣清算中心,支持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再次打破美元霸主思維,捍衛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背後依然是開放與務實;21日,中英法核電項目正式簽約。迄今,中國高鐵和核電這兩個超敏感、高技術項目,在西方大國唯一成功著陸的也是英國。 稍有保守,稍持偏見,以上任何“第一”都稍縱即逝,難以實現。
卡梅倫訪華時一句“英國願做中國在西方最堅定的支持者”,也堪稱是西方大國領導人對華字典中的“首發”。但遺憾的是,戴著有色眼鏡解讀,只能將其過分政治化。其實,中國從未要求任何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改變自己意識形態,相反,主張經貿合作與意識形態脫鈎。而英國支持的,或許正是這一在許多西方國家仍未實現的“脫鈎”思維。這背後,依然是開放與務實觀念。
伊麗莎白二世在歡迎習近平時說,2015年是兩國合作和友誼前所未有的年份。
習主席在英國議會演講中說,“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這兩個判斷,為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來臨做了最好注腳。
在開放與務實兩面旗幟下,中英走出了一條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國之間,雙贏交往的典範之路。這一成果,已經通過習近平的“超級訪問”形成放大效應,不僅將對未來中歐關系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將為世界各國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國家間的相處之道,凸顯其參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