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企業進軍全球造福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5 09:13:16


 
  中國企業幾乎沒有擁有國際經驗的管理者。它們的品牌和管理工作往往發展不力。它們也不願向外國專家付費咨詢,即使是在它們迫切需要建議的時候。

  但是,中國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好。芬蘭銀行去年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對中國在歐盟的投資情況進行了探討。2004年中國對歐盟投資幾乎為零,而到2014年已經達到140億歐元(約合180億美元)。他們之所以選擇歐洲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中國企業常常在那裡尋找新市場并收購品牌、技術和知識。他們發現,中國對歐盟的這些投資“對(中國)企業的效率和績效產生了積極作用”,推高了它們的整體銷售額。

  一些中國企業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全球化經驗。長期以來,華為公司的勇敢員工一直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偏遠地區銷售電信設備。一位高管回憶道,在美國攻打伊拉克後,唯一獲得各方提供安全通道的外國人就是維修重要通信基礎設施的中國華為公司工程師。另一個例子是聯想。2005年,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去年又(從穀歌手中)接管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以及IBM的低端服務器部門。海爾公司近年來收購了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的家用電器業務和新西蘭的斐雪派克公司,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白色家電制造商。

進軍全球造福世界

  這僅僅是個開端。謝祖墀在《中國的商業顛覆者》一書中提出,“中國的企業家公司在國際上將變得積極主動得多,打進新市場、收購企業并雇用高管”。他相信,這些公司將對許多行業的老牌企業構成巨大威脅。不過,正如萬向集團的例子所證明的那樣,進軍全球的中國企業家同時也會造福世界。

  已入古稀之年的萬向集團老總魯冠球說:“一個不能為企業家提供支持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萬向曾經只是浙江省的一家小型鄉鎮企業,但現在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之一。鄉鎮企業當時沒有被納入國家規劃,得不到原材料,也無法進入官方分銷體系。在最初的艱難時期,魯冠球曾經收集廢棄的炮彈殼,把它們制成犁賣給農民。如今,萬向的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有超過30億美元來自美國。萬向向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制造商銷售零部件,并在美國收購了20多家企業。萬向來美國也是為了學習如何將中國乃至整個世界變得更加幹淨。

  魯冠球的追求并不像看上去那麼不切實際。中國是世界上推廣環保技術的最佳場所,不管這些技術是在哪裡發明的。聯合國預測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到2030年將達到2.5萬億美元,而魯冠球的努力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這位環保億萬富翁說,未來中國企業“會給世界帶來更多好處和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