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何諾獎頒給屠呦呦個人而非集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7 10:21:48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儘管屠呦呦明確表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但還是有人不解:既然青蒿素的發現是一個集體合作的項目,為何只有屠呦呦一人獲獎,而在屠呦呦之後做出重大貢獻的還有羅澤淵、魏振興、李國橋、周維善、李英等多名科學家。

  解惑釋疑還得從諾貝爾獎評選標準說起。諾貝爾獎評選的重要標準主要體現在,原創性(第一個發現或發明)和重要性。以此角度看,中國參與青蒿素發現和研製的集體中,沒有人能出屠呦呦之右。在拉斯克獎評選理由中評委們就講得很清楚,屠呦呦的研究有三個第一:第一個把青蒿素帶到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個做了臨床實驗。

  這可以用坊間流傳的“斯坦門茨一條線和一萬元的故事”來比擬:如果說,提取青蒿素就像“畫那一條線”,那首先知道如何提取100%有效的青蒿素,就像知道在哪兒畫線。

  實質上,這也沿襲了西方的科學傳統:大多獎項都是突出個體,科學獎勵源於對科學發現優先權的承認。而在國內,科技評獎則主要是獎勵項目,科學家的名字多是以一個集體形式呈現。

  當然,在青蒿素的發現上做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未能獲今年諾獎,也有運氣因素。屠呦呦是與坎貝爾和大村智劃歸為“同類項”的,即在寄生蟲疾病的防治上做出重大貢獻而獲獎,為何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不把今年的這一獎項完全授予青蒿素的發明,只有評委會知曉。

  諾獎評委會的為難,也體現在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當時該獎授予莫里斯·威爾金斯等三人,因為其發現並證明了DNA雙螺旋結構。但應獲得該獎的還有英國女科學家羅沙琳德·弗蘭克林。是弗蘭克林與威爾金斯首先拍攝下了DNA的X光衍射照片,並提示DNA的結構可能是雙螺旋,後來才由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式。

  科研不是簡單的“按件計酬”,重大的國際科學獎項以“第一”論英雄,並非推崇“個人主義”、否定其他參與者的功勞,而是旨在強調首創原創的價值,並以此激勵科學創新。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