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2013年9月,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拉納·米特出版專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提醒西方不要忘記那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及中國的貢獻。兩年後,在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環球時報》記者同拉納·米特主任繼續就這個話題進行了交流。
記者:您不久前撰文說,西方和中國史學家越來越認可中國在二戰中做出的貢獻,但就西方公眾和輿論而言,他們的認識是不是還遠遠不夠?
拉納·米特:是的,遠遠不夠。我們應更多了解那段歷史,這也是我寫《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的初衷之一。
為什麼中國在全球戰爭有著重要意義?當我們思考這一問題時,應該去審視一些特定時刻。舉例說,如果你仔細想想1938年,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發生一年後——對於大多數西方人,他們甚至不記得這是二戰的一部分,因為歐洲的戰爭始於1939年——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對日本投降了,那麼它會成為日本帝國的一部分,歐洲將沒有機會把歐洲戰場與亞洲戰場結合起來。因為那個時候,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因此,要了解反對民粹主義和反法西斯主義的世界戰爭,必須了解中國的貢獻。
記者:中國應該怎麼樣做才能有效喚醒這種二戰記憶?
拉納·米特:喚醒二戰記憶需要時間,同時也時不我待。中國需要將幸存老兵的回憶記錄下來。我在中國時,曾和一些經歷過重慶轟炸等事件的幸存老兵談過,這些人都已經八九十歲,剩下的日子不多了。確保記錄他們的回憶、對他們進行採訪是很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