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股市投資反思:我認賭服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4 10:36:31


  中評社香港9月14日電/月3日星期一,早晨一開盤,我平靜的按下委托確認鍵,清空了賬戶中所有的股票。至此,不但最高兩倍的利潤灰飛煙滅,就連本金也已經虧蝕50%。我煎熬了一個月,掙扎了一個月,最終理智終於說服我,認賭服輸。

  英國《金融時報》9月11日載文《股市投資反思:我認賭服輸》,文章說,作為1997年入市,經歷了幾個完整的牛熊周期,也算是業內人士的我,雖然時刻提醒著自己,警惕08年的危機重蹈覆轍,但最終仍然深陷其中。個中辛苦,不得而知。在之後的一個月內,我一直在努力尋找此次慘敗的原因,最終我發現,和08年一樣,我還是敗給了自己,敗給了自己的貪婪和一些不正確的想法。

  我自認為自己的閱歷、經驗以及人脈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比普通的小散還是有著很大優勢的。比如說,我准確并且堅定的判斷到了這波牛市的來臨,比如說在我們這個小圈子裡,有各種資歷的專業人士,有江湖“小”佬,有會計學博士,有公司CFO,也有投身互聯網+的創業先鋒,因而我對爆炒的題材股從謹慎旁觀到淺嘗輒止再到與“妖”共舞,并不是頭腦發昏盲從跟隨的。再比如說,5月股市狂飈之時,不管是我自己,還是周圍朋友,都已經意識到風險的存在,雖然誰也未曾預料,調整會是以這樣一種慘烈的態勢進行。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是在股海中浸淫多年,經歷過狂風暴雨的人,我們有著最適合自己的分析套路,我們可以整合各路信息和資源,使得我們的投資行為既不刻板也不偏執,但最終,我們中的其他人都成功或半成功的躲過了股災,而唯獨有我,被吞噬了半數本金。所以失敗的原因,必然在我自己。

  那麼究竟哪個因素是我失敗的關鍵?融資嗎?我認為不是。我沒有做場外高杠杆的配資,一直用的是券商的場內融資,風控極為嚴格,雖然融資比例為1:1.5,但我從來沒有配到過1倍以上的資金,股災爆發之時,我的融資比例是0.7。在第一周的屠殺過後,我提前增加了保證金,此舉使得我的賬戶免受平倉之災。我始終認為,不能以偏概全把股災的原因全部歸咎於融資融券或股指期貨,或許這是一個制度并不那麼完善的市場,或許真如傳聞所言,有機構利用了規則漏洞,我們可以批判監管的失職,但不能以此為籍口,為自己的虧損尋找一個外在的理由。因為保護自身利益的責任,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所以說,融資只占到了我失敗原因的一小部分,主要在於我忽略了融資在下跌過程中對利潤和本金的蠶食也是相對應的成倍放大。

  不是融資,那麼是對題材股的追捧嗎?如前所述,對於題材股,我是經歷了逐漸認識和逐漸接受的過程。其實對於互聯網+,市場上真正有理解有認識的并不多,簡單的炒作背後的確累積了巨大的泡沫和風險。我的一個創業朋友,平時甚少露面,也不像我們一樣,朝九晚五的按時按點在股市上班,但有一天他來了後滔滔不絕的講起了他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并且列舉了幾家公司,深入分析其運作思路。這使我意識到,互聯網+,并不完全是講故事,確實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有著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預期,於是我的股票選擇從4月份開始,由之前的半大盤半題材完全轉向了題材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