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數據已經公布,在內外承壓的背景下,這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守住了7%的經濟增速——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968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不僅如此,第一、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均為7.0%,而中國官方在今年初給出的經濟增長目標也正是7%左右。
法國《歐洲時報》7月17日載文《中國“保七”背後的喜與憂》,文章說,此次數據公布前,多家機構對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都低於7%。由此來看,這樣的增速要好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運行表現出了令人欣喜的一面,這也有力地回應了國際上一些看衰中國經濟的論斷。
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加之世界經濟複蘇普遍乏力,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此起彼伏,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震蕩,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論調甚囂塵上。相關數據的公布,在勾勒出上半年中國經濟發展輪廓的同時,也展示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讓世界吃下一顆定心丸。
比這更加令人稱道的是,相關經濟指標折射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些效果。比如,上半年第三產業繼續加快發展,占GDP比重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化的趨勢還在延續。再比如,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單位GDP能耗加速下降、民間投資增長11.4%,且占全部投資比重高達65.1%。
我們知道,這次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與官方力推經濟結構調整有著很大的關系,外界對可能經歷的陣痛期以及面臨的巨大壓力早有警示。當面對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過往發展模式的慣性,或者某個經濟領域的波動時,中國方面是否有足够的應對策略,會不會就此改變經濟政策,備受關注。而此次公布的經濟數據則顯示出,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力的轉換期,并且有加速之趨勢。
在交出不錯的“半年報”之後,關於中國經濟的最大關心就變成了對下半年經濟運行的預測。一般而言,受春節因素等影響,上半年經濟增長占全年經濟增長的比重要小於下半年,因此能否最終守住7%的增速,下半年經濟運行承載著不小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