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謹防股市風潮向實體經濟傳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10:51:47


 
  盡管業界目前更普遍的觀點認為股市暴跌對實體經濟衝擊有限,但近幾天,香港股市及海外中概股的暴跌,國際大宗商品期貨的下挫,以及人民幣的貶值壓力,都已經顯露風險加劇的端倪。此外,系統性風險引發信用事件與違約事件,也會把危機從股市引向實體經濟,甚至導致資本外流,引發本幣貶值,使中國經濟與金融轉型受到挫折。

  衆所周知,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股市就是因為政府沒有及時幹預而暴跌近90%,進而傳導至實體經濟。痛定思痛,美國政府1933年正式啓動立法程序催生了《證券法》和證監會。

  2000年初,納斯達克在“互聯網泡沫”泛起的時代,半年之間股指一瀉數千點,令政府幹預措手不及,美國證監會當即決定取消新股發行并暫停程序化退市。

  可見,救市并非中國獨有。而政府出手,也并非為挽回股民們的損失,而是為了維持金融穩定、防範系統性風險,防止股市暴跌效應衝擊實體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救市并非畢其功於一役,各種措施的出台也需權衡收益和成本,而不是簡單地不顧一切、不惜成本的托舉股指,更不是在“俠之大者,為國護盤”的氛圍中,讓散戶們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方式堅守。股市與實體經濟可說是福禍所依。當下,中國面臨著經濟增速下滑,實體經濟不振,地方債問題險象環生等問題,利用股市確實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籌措資金助推實體經濟走出困境,但如果運用不好,反而會造成股市與實體經濟的兩敗俱傷。

  如果只把股市當做“提款機”,靠炒作概念炒推高股價,只會催生一批批投機者。這樣資本市場很難長期維持,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還是被打回原形。而救市如果不適度,就是維持了這種畸形。因此,當局應當利用這一時機,加速推進經濟與金融改革,加大創新力度,因為歸根結底,只有經濟的回暖才能真正為為股市注入信心,成為新一輪成長的動力,也成為股市上漲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