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2月25日,裝載集裝箱的首班中亞班列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基地出發。當日,首班中亞班列緩緩駛出中哈(連雲港)物流基地鐵路專用綫。12天後,它將到達目的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班列開通初期,每周將有兩列列車從中哈物流基地出發,經霍爾果斯換軌前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中國已進入資本淨輸出國之列,領導層下令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使開放成為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動力,而海外投資成為達成這一既定目標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俄羅斯《獨立報》6月15日載文《中國資本輸出像政治運動》,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始於本世紀初。國家對它進行了扶持和嚴格管控,將其視為“對外開放”總體戰略的方向之一。主要目的歸結為開拓更多渠道以獲得中國匱乏的自然資源以及在海外建設中國產品銷售網。剛起步時,投資規模尚且微不足道—2002年為27億美元,主要玩家為國企,僅在個別情況下是非公有制的大公司。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速度很快,截至2007年年底累計淨額已達1180億美元,由中國資本控股的企業逾萬家。
國際金融危機和隨後世界經濟的局部緩慢複蘇導致世界直接投資市場陷入停滯且整體下行。但對中國來說正相反,危機成了獲得國外資產的催化劑,其中包括各國的高科技公司。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步伐更快了。對外直接投資淨額從2007年的265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16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排名世界第三位。
截至今年初,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為7750億-8000億美元,其中6460億美元用於投資非金融資產。當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累計淨額遠低於美國,位列世界第十位。但這決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在於,中國的境外投資多由高層推進,使其具有政治運動的特點,經常為追求數字指標而犧牲投資效率。
中央政府所屬機構尤其會這麼做。據粗略估計,中央政府所屬機構持有的境外資產為4.7萬億元人民幣。但這些資產常常得不到有效利用,項目在一系列情況下被盲目推進,投資回報率低下。收購非專業資產的例子比比皆是。能源巨頭的境外動作引起了諸多非難—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年內收購了超過1100億美元的境外資產。礦業開采公司也招致了不滿。據評估,多達80%的對外直接投資交易都是失敗的,其中涉及鐵路建設、汽車產業和手機通信等領域。此外,境外投資對腐敗官員而言也是塊肥肉。
國企在幾乎不受監督的情況下處理境外資產,這給中國領導層敲響了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