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的規模目前已躍居世界第一 |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西門子、空客等西方企業正受到中國企業強有力的競爭。
德國《經濟周刊》6月4日載文《來自遠東的新攻擊——中國的隱形冠軍》,文章說,車間裡只有幾個工人,但安靜只是表象,智能機器正忙碌著。工廠的一切都進行聯網,電腦可不斷優化流程……這是很多德國工業經理的夢想:智能工廠。但這并不在德國,也不在其他歐洲國家,而是位於中國內陸長沙。它是中國最大機床制造商三一重工的車間。
三一重工并非唯一擁有智能工廠的中國企業。北京正推動經濟結構調整。10年內,中央王國將從低成本生產商轉變為高科技產地。北京最近推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給工業的未來指明方向。這將對西方工業強國形成挑戰。“中國工業往往被低估”,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尤塞夫·烏貝克說,“盡管生產技術上仍有不小差距,但中國的一些‘隱形冠軍’正趕超西方同行。”最近,德國鐵路就宣布未來將購買中國制造的列車和配件。依靠政府慷慨支持,中國的大型國企和一些私營公司不僅能生產優質產品,還提供非常合理的價格。
中國制造業的規模目前已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達2.74萬億美元,德國為2.03萬億美元。中企紛紛加緊改造工廠,投資研發。政府則給予企業更多優惠政策。華為、中興已成為全球電信行業的佼佼者,小米出貨量超過三星,成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小米的成功依賴於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阿裡巴巴創始人說,在其他地方,電子商務是一種商業模式。在中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國際觀察人士看來,阿裡正走向世界。北京還大力促進自主產業。比亞迪就是成功案例,特別在電動汽車上。在航空領域,中國商飛公司正挑戰全球市場領軍者空客和波音……中國工業真的要大幹一場。(作者塞巴斯蒂安·薩勒,青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