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應建構地區均勢制衡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4 08:38:49


5月30日,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左)與美國防長卡特(右)交談。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5月30日呼籲中國“立即并長期停止”在南中國海的領土擴張行為。在新加坡參加一年一度的香格裡拉對話會時,卡特表達了美國對“進一步軍事化以及這些行為或將在各聲索國之間增加誤判或衝突風險”的擔憂。

  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1日載文《美國如何在亞洲制衡中國崛起的實力》,文章說,盡管奧巴馬政府采取了亞洲“再平衡”戰略,但是鑒於北京在亞太地區變得更加強硬,緊張局勢顯而易見正在增加。沒那麼顯而易見的是應該就此采取何種行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呼籲構建“穩定的地區均勢”。

  如何才能實現“穩定的地區均勢”?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將繼續增長。亞洲與北美距離遙遠。華盛頓今天可以為了航行自由和多邊外交站出來,但有些人認為,地理因素和中國實力逐步增強將不利於美國。如果中國繼續在有爭議海域填海造島,美國能做什麼?

  一直存在但很少被提及的問題是,美國應該優雅地承認不可避免的事實,在它變得更加虛弱之前達成它所能達到的最好協議。這個理由表面上看很吸引人,但是它既目光短淺又以自我為中心。它只考慮了美國。但是如何應對崛起的中國的問題不應由美國自己回答。

  人們常常忘記1990年至2010年的亞洲環境對中國是多麼有利。在那20年中,中國所有的主要對手和敵人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壓制。隨著蘇聯解體而消失的是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勢力範圍,這使18世紀以來中國在該大陸的主要對手被排除在外。日本因戰爭侵略的後果在軍事和外交上受到限制。

  美國在冷戰期間成為中國的盟友,積極支持中國經濟甚至軍事的發展。在本世紀初,當華盛頓開始重新考慮這個戰略時,美國人又迅速被拖入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因此,中國的崛起既不是由外界敵對力量激發的,也沒有受到外界敵對力量的阻礙。

  中國的崛起還發生在它的亞洲經濟對手受到阻礙之際。所謂的“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雖然增長迅速,但是規模較小。日本深陷金融危機。印度在艱難前行40年後,從上世紀90年代初才剛剛開始緩慢走向經濟改革,比中國的改革晚了15年。越南當時正在從歷時多年的戰爭中複蘇。俄羅斯深陷一次又一次的混亂統治。在亞洲,能在投資、市場和出口方面與中國競爭的國家根本不存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