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過大手筆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將概念上的“一帶一路”變成互利互惠的“大蛋糕”,讓“一帶一路”在國際上揚名立萬,賺足了眼球。
隨後,習近平向印尼、緬甸、伊朗等國領導人力推“一帶一路”,得到積極回應。可以說,有了中巴經濟走廊這個“樣板工程”,習近平推廣“一帶一路”、打造新萬隆精神的底氣更足,效果也更明顯。
習近平4月22日在印尼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出乎外人預料,就連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和學者似乎也沒有思想准備。
在日本媒體4月21日報道習近平將會見安倍的消息後,仍有中國社科院學者在電視節目中指出習近平正式會見安倍的可能性不大,最多是禮節性握手或站立交談。
結果,習近平不僅正式與安倍會見,表情也不像五個月前的北京“習安會”那樣嚴肅。這說明,雖然中日在歷史和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問題上依然僵持不下,時有口角,但習近平願意從更高的層次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這次“習安會”不僅讓長期緊綳的中日關系有所緩和,可能推動日本加入亞投行的進程,也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主張的包容開放、合作共贏的新萬隆精神。
在安倍政府沒有就歷史問題明確表示道歉的情況下,“習安會”難免會引起中國國內一些網絡輿論的非議,但從整體上看,“習安會”以及習近平在印尼的搶眼表現,對中國樹立“溫和的獅子”形象有益無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