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車首拍成公車改革範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09:34:29


1月25日,拍賣師劉京武落槌,252號競拍者以6.1萬元的價格,拍得一輛2006年9月登記的帕薩特轎車。252號競拍者拍得第一輛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當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首場拍賣會由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行。據悉,首批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拍賣共涉及300餘輛公車,分三次進行拍賣。1月25日由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行首場拍賣後,北京北汽鵬龍機動車拍賣有限公司和北京花鄉拍賣有限公司的拍賣將分別在1月26日和2月1日進行。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首批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日前在北京公開拍賣,106輛車全部拍出無一流拍。除了一輛車以起拍價成交外,其餘價格都高出起拍價成交,總成交價660.9九萬元,平均溢價率達71.17%。之前人們擔心的“不帶牌的公車賣不出去”或是“白菜價賤賣”等情況並沒有發生,高溢價率反映出公眾對此次拍賣的極大熱情。

  《澳門日報》2月1日載文《公車首拍成公車改革範本》,文章說,該場拍賣會引發了極大關注,社會上稱之為“醞釀了二十年的公車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拍賣結果顯示拍賣會可謂“叫好又叫座”,既有輿論為之點贊,也有多達六百多名競拍者踴躍參與,現場競價激烈。顯然,此次拍賣會的意義已超出一場交易,有人甚至一口氣拍下九輛車,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內地的公車改革延宕了二十年之久,其間反反覆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層面,對於車改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屢屢“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凸顯了車輛改革的複雜性和艱巨性。2014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力爭用兩至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公車改革。這次拍賣會,就是改革進程中一次關鍵活動,從拍賣會結果來看,公眾大體滿意。

  公車改革必然出現大量公車拍賣,所以也就引出了一個社會上普遍關注公車到哪裡去了的問題,公車拍賣是否存在黑箱作業,會否將公車作內部賤賣等。如去年一月,五糧液公司就因為拍賣公車的成交價格偏低,受到社會的質疑。其實,要防止公車拍賣黑箱作業,消除人們的質疑,關鍵還是透明。首先是要做到資訊透明,也就是政府在拍賣公車前,必須對外發布要拍賣公車的型號、數量和底價,讓每位有興趣的群眾都能夠知曉,能夠前來參與拍賣。其次是要做到拍賣過程透明,不能私下進行,必須接受社會和媒體的全程監督,防止“圍標”、默契競價。最後是要及時公布資訊,在每批次公車拍賣後,要及時公布公車的實際成交價,真正讓群眾來評價,這個價格是否合理。

  內地政府部門公車改革後,公車的拍賣可謂是香饃饃,不少當權者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只要嚴控拍賣程序,落實公開透明,那麼香饃饃的香味也就不會存在,也就不會聽聞公車拍賣就趨之若鶩。從實際情況看,公正透明是這次首批公務車拍賣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次中央級的拍賣,顯然有意樹立全國示範樣板,在機制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資訊透明化,應該還動了不少腦筋。比如將公車分批拍賣來誘導市場,並聘請北京市場上龍頭級的拍賣商來組織。在首批入市車輛的甄選上也花過心思,利用不同檔次的車款對市場來一次全面的價格測試。根據有關部門之前的表態,中央和國家機關要處置的公車將“公開招標、公開拍賣、公開結果”,這是公眾期待的處置方式。此前,一些地方拍賣公車曾拍出過白菜價、廢鐵價,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