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上海自貿區一周年:高處可勝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1 10:12:27


 
  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和創新需要風險防範:一是要防止境外熱錢通過自貿區衝擊境內市場,寄望金融政策一夜之間與國際接軌,既不現實,還可能引發上述風險;二是要防止金融改革脫離實體經濟,造成所謂的“非理性繁榮”,中國的經濟社會形態、發展歷程、沉澱積累與歐美國家有著很大不同,必須堅持金融開放與實體經濟發展密切匹配的狀態,否則後果嚴重,極易造成經濟和產業的泡沫化、投機化。據此來看,上海自貿區現有的金融改革節奏是符合實際且比較理性的。

  除了對金融改革的“抱怨”心態外,當前對上海自貿區的評估心理中,“擔憂”也是一個常見詞匯,其對象則是上海自貿區的可複制性與可推廣性。

  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對這塊土地充滿熱情和期待的不僅有投資者,還有各地政府。因為不願錯過新一輪大開放的班車,各地都在考慮借鑒自貿區經驗,但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好苗頭,比如認為自貿區無非是搶投資、拉項目推動經濟增長的升級版,再比如申報自貿區帶來的土地溢價也正中了地方政府的下懷。歸總起來就是,更關注自貿區給地方經濟帶來的好處,卻忽視制度創新。而自貿區探索的應有之義則是,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為全面深化改革積累經驗。

  兩者之間的反差,造成了上述“擔憂”,外界希望在上海自貿區一周年之際找到答案,而觀察近期中央及上海對此的回應,不難看出,“上海自貿區不做地方的自留地”、“上海自貿區試驗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窪地”的定位仍舊明確,下一個自貿區的構建自然也要秉持這一原則。這份堅持應該可以打消外界的擔憂。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官方選擇了不依靠“強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的解決路徑,上海自貿區的安排及運行本就具有這一內涵,雖然身處一周年的微妙節點,但“高處可勝寒”的自信逐漸凸顯,中央再次送出31條開放“賀禮”,就是最好的例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